唯一战胜国

第二十六章:三酸二碱(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用着1000万点积分来满足工业、消费上一两年的所需,还是值得的,以后扩大产能,则自己建设,毕竟现在没什么经验,一两年后夏钧可以自己建设了。

至于海盐方面,夏钧没有去涉及,因为海盐比较麻烦。而井盐浓度高,储量大,用工少,比海盐的成本还要低,后世中国的井盐产量已经超过了海盐。

石油方面,夏钧计划先弄个年产100万吨的产量出来,这样的产能相比后世以亿吨来计算的产量,也少得可怜,不过在兑换平台上请工程队帮忙钻井建设,同时建一个年处理100万吨原油的石油化工厂,要1500万点积分。由于夏钧目前没有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只能先请兑换平台上的工程队来建设了。

购买磷肥、钾肥的生产设备,外加年产300万吨的原盐产能,以及100万吨原油产能加石油化工厂,花掉了夏钧3500万点积分。

夏钧此时手上的积分是2.75亿点积分,之前吞下江西,地盘上的积分又给他带来了3200万点积分。

有了这些积分,夏钧可以大胆挥霍,当然,提前是得留下建设陆军、海军、空军的积分,夏钧必须再次更新下陆军装备,同时海军的力量不够承担起海防任务,空军也要开始组建,预留个八千万点积分应该就够了。

也就是说夏钧可以挥霍1.95亿点积分。

解决了肥料、原盐、原油等必须的东西,夏钧还要有三酸二碱,也就是盐酸、硝酸、硫酸、纯碱、烧碱。

其中盐酸、纯碱、烧碱可以用原盐制造,原料上已不成问题,不过制碱用什么方法却有得考究。

当代欧美国家制碱用的是‘苏(或译为索)尔维制碱法’,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nestSolvay1838—1922)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此后,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了索尔维公会,对会员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

苏尔维制碱法已经被发明了50年,而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也持续了50年,曰本也未掌握苏尔维制碱法。

当代亚洲的碱市场被英国的仆内门公司所垄断,中国、曰本都得从仆内门公司进口纯碱,这个在二十一世纪看来很普通的东西,连一个初中生在实验室都可能接触到的,在这个年代却是属于封锁技术。

而侯氏制碱法是一种比苏尔维制碱法更先进的制碱方法,是近代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因此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可以极大提高制碱效益,这个新工艺使食盐利用率从70%一下子提高到96%,也使原来无用的氯化钙转化成化肥氯化铵,解决了氯化钙占地毁田、污染环境的难题。

侯德榜现在貌似还在美国留学,而这个新工艺在兑换平台上的售价是1000万点,夏钧犹豫着是不是兑换了它,不过心里有些微微的不安。

那个……等侯德榜回国,给他安排个好的工作,到时候拨款给他建实验室,让他自己随便怎么折腾。

嗯!就这样。

夏钧满脑子胡思乱想了一阵,于是把这个侯氏制碱法给兑换了,侯德榜先生历史上该获得的荣誉就这样被夏钧摘取了。

但夏钧等不了啊!侯氏制碱法是抗战时期在四川发明的,离现在太晚了一点貌似。

而硫酸是用合成氨制造,合成氨制造硝酸的方法是1913年发明的,合成氨则是用煤炭、石油为原料制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