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第七十二章:秋收到来(3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姓较好。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姓(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在江苏的铁路支线就是围绕着芜宁矿区来建设,虽然夏钧在海外买了大量铁矿,但内部的铁矿开采还是要有的,否则很容易遭到打击。

但在内部的铁矿开采上,建设并不一定代表着要大量开采。

如果市场好,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自然可以多开采一些,如果市场不好,那自然是开采海外的铁矿划算。

中国的铁矿80%都是贫矿,以目前的冶炼技术来说,开采这些铁矿并没有太大的利润,还是先把别的国家的铁矿挖掉再说。

……在各行业爆发式发展的局面下,时间到了十月,秋收也开始了。

这次秋收才是真正的大丰收,甘蔗和棉花的产量很大,玉米的产量十分巨大,水稻种植面积不大,不过粮食足够华东自治三省内部吃到明年秋天。

1300万亩甘蔗收获较大,虽然说很多地区种植的甘蔗管理不是很好,但产量普遍也有八九吨,含糖量基本维持18%不变,平均每亩甘蔗能榨出1.5~1.6吨蔗糖。

华东自治三省的甘蔗产量一算,达到了惊人的1950万吨,以每吨35元的价格来算,产值达到6.8亿元。

棉花方面就跟强悍了,1850万亩的种植面积,平均亩产达到了370公斤,总产量达到684.5万吨,以一吨棉花150元计算,就有10亿多的产值。

以前中国每年还要向国外进口15万吨棉纱,10万吨棉花,以及1亿元棉布,而洋人的纺织厂消化掉的中国棉花更是不知凡几。

另外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万亩,秋收时收上来了1500万吨玉米粒,以及1500万吨青贮饲料。

大豆同样又收了180万吨。

财大气粗的夏钧,直接以低价吃下了这些玉米和大豆,这些玉米和大豆的收购价都很低廉,但问题是生产成本更低。

目前就需要玉米、大豆的商家不是太多,最大的需求商家就是夏钧的华东集团,以及中盛、华盛集团,这三个集团掌控着集约化养殖业的40%。

因此这么多的饲料,没人能够吃得下。

价格自然是夏钧和中盛、华盛集团三方制定,因此今年的玉米、大豆收购价都比较低,不过那些地主赚是赚了一点,但实在是很少。

玉米和大豆都是机耕区的,所以生产成本也很低。

这些玉米和大豆都被夏钧储存了起来,谁要买原价卖给他们,然后按照消耗的速度,来计算明年需要种植多少玉米和大豆才足够养殖业的消耗。

秋季种玉米和大豆种得没什么钱赚的地主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养殖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