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纺织技术都是次等的,原材料价格降低了,棉布的价格才能真正的降低,只要有足够的廉价棉花供应,中国的纺织品就能称霸国际市场。
行政部也在往江苏和安徽派遣行政人员,行政部经过一年的整改和培训,已经储备了不少行政人员,倒也没出现什么缺人的现象。
民政部也很忙,他们调集了大批救济物资,前去收买人心,同时还要登基户籍,把人口方面理顺清楚。
民政部的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由于在华东自治政斧治下的人民可以凭借户口领取免费盐等福利,那些黑户基本不存在。
民间之所以会出现黑户,那多是为了规避税收导致的。
现在华东自治政斧不按人头收税,每年还有福利发放,那自然没什么人愿意当黑户了,傻子才当黑户。
教育部也紧急召开会议,挤牙膏一样的抽调了一批师资进入安徽,反正学校是要建的,没钱可以先建棚子。
没足够老师,先教着也是教着,最重要的是让那些儿童能吃到学校的营养餐,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此教育部的经费一下变得拮据起来,夏钧鼓励陶成章说,该花钱的地方尽管花,在营养餐上的钱不能减,没钱了财政部会再给教育部拨款的。
得到许诺的陶成章心里大为镇静,同时盼着中央银行发钞票,不过中央银行显然在短期内不会再发钞票了。
徽商对此次华东自治政斧此次的扩张很有意见,为什么都打到安徽了还不过河?为什么把皖北留给倪嗣冲那厮?
对此一些皖北的徽商颇有微辞,频频给华东自治政斧写信,强烈要求华东自治政斧出兵攻占皖北。
不过夏钧此时和袁世凯的关系有些紧张,所以没有继续进行扩张,所以没有继续扩张,不过皖北是下一步扩张地盘的首要地区。
夏钧一边消化新地盘,一边向袁世凯冲突会谈的事情。
这次会谈的地点他定在了徐州。
一个月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夏钧向各省许诺过的,一个月内与中央谈定盐税征收的问题。
袁世凯接到电报后不买账了,回电说:“老夫身体有恙,不能赴约,盐税之事,下月再谈。”
显然是袁世凯不爽了,想让夏钧难堪一下。
夏钧看了电报后笑道:“他既然不想谈,那就回电告诉他,那就不谈盐税了,我们十四省联盟自己解决盐税问题。”
电报发到燕京,袁世凯更气了,电报中的威胁之意十分明显,摆明了是在威胁中央政斧如果不解决盐税,华东自治政斧将单边解决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