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上已经被完全打乱了,实在是因为时间仓促,占据安徽的时候已经播种了,农业部只好再次进行播种。
导致产量有些失控,水稻产量达到了4200万吨,因为种植水稻的地区差不多都是高产田和中产田,所以平均亩产达到了700公斤,其中进行粗放种植的占一半,亩产大多只有650公斤,安徽地区的则依旧采用精耕细作,个别亩产达到了巅峰的900公斤。
加上那3000万吨小麦,主要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7200万吨,而华东自治政斧管辖的七个省仅有一亿六千万人口。
“这些粮食足够华东自治七省人民吃上一年,粮食产量确实是有些偏高了。”杨明柳擦着汗对夏钧做着报告。
“你们给个办法出来吧!夏播就马上就来了。”夏钧深感无奈的对杨明柳说道,这年头地多人少,他却拿出了后世的粮食产能,果然一个疏忽,粮食就种太多了。
“委员长,属下认为,应当马上把偏远山区的人口迁出,这样可以减少大约900万亩的粮食种植面积,同样在偏远山区也不太适合种植经济作物,把人口留在那里没有任何益处。”杨明柳说道。
“而且属下认为迁移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我们对工人的需求再次增长,山区里大概有一千万人,这一千万人迁移出来后,可以极大的减轻对工人的需求。”杨明柳继续说道。
“我反对,委员长,要是强行把人迁出来,会闹出很多事情的。”民政部部长赵晨生当即反对,“而且这是一千万人,一下涌出来,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夏钧转头对工业部部长吴彦章问道:“我们未来几个月的工人的需求有多少?”
“根据统计,未来一个季度,我们需要大约三百万名工人,这一千万人中排除老弱,差不多也能消化掉,不过现在每个月外省会进入大概两百万人,所以一旦全部迁移的话,就业岗位恐怕不够。”吴彦章说道。
听取了各部门的意见,夏钧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迁移可以马上进行,但只是鼓励姓的迁移,并非强制姓的迁移,另外山区中的土地、房屋依旧归属原主,迁移出的百姓,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你们觉得如何?”
“委员长这个办法好,山区的经济本身比较闭塞,只要有这些政策,不出几年偏远山区内的人口都将迁移出来,而且不会造成就业压力。”吴彦章赞同道。
“这个办法不会引起什么矛盾,应当无碍。”赵晨生也附议道。
“再说农业调控吧!我们现在的问题还是在这里,要是下半年再种这么多粮食,恐怕粮价会暴跌啊!”夏钧说道,“农业部还有什么其他调控办法?”
“属下以为,当前粮价必须下跌一些,以淘汰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但不能将粮食跌倒让农垦公司都生存不下去的程度。如此一来,以市场调控的方式将产能正常化,其次将粮食出口国外,以解决暂时的供应过多的问题。再则,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把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到八千万亩的程度。”杨明柳说道,“并且全部施行粮食生产机械化……”
杨明柳接着给出了比较成熟的调控方案,会议进行了进半天,农业部又就调控问题与其他部门达成一致。
华东自治政斧的农业调控政策很快出台,首先一个就是让水稻价格降低一些,不再太过干预水稻价格发展。
其次把那些收割上来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出口到国外去,以减缓内部压力。
再则民政部加大对其他省份的赈济,计划每年拿出五百万吨粮食,用于救济各省贫困群体。
在这样的调控下,稻谷价格很快就下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