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第一百零三章:新气象(5 / 7)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单单是一季的粮食,就差不多够养活七省人民一年的了。

今年的粮食产量调控比较简单,因为那一亿亩小麦全部使用机耕化种植,九成都是农垦公司的。

到时候内部少吃点面粉,改吃大米,把大部分面粉出口到国际上去,这样也就把市场风险给转嫁了。而且面粉价格就算是降得很低,使用了机耕的农垦公司依旧有利润,反正这生意陪不了。

棉花种植面积则提高到了六千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则为三千万亩,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到了一千五百万亩。桑树种植面积又扩大了两百万亩!

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多有一些提高,个别回报率不是那么高的经济作物,则没有提高种植面积。

甘蔗种植面积因广东并入华东自治行列,因此甘蔗种植面积飙升到了四千五百万亩,广东的水稻种植面积并不太大,大部分土地都拿去种甘蔗了。

当然,甘蔗种了四千五百万亩,高产花生也相应种了四千五百万亩,这些花生主要用来榨油,不参杂其他油的花生油是植物油里最香的了。

农业规划很快就通过了夏钧那边的审核,夏钧对杨明柳的工作能力还是很认可的。

今年那些农垦公司开始向湖广地区蔓延,他们去湖广不是去种水稻的,而是去发展养殖业的。

湖广的牛皮,这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就水稻来说,粮食作物华东自治七省不缺,华东自治七省之外就算缺少,华东自治七省也能很快补充上缺口,饥荒基本上不可能发生。

因此湖广这个中国的重要产粮区,被那些农垦公司拿去种植饲用玉米了。

种玉米有很多好处,首先是土地不需要再大量灌水了,节约了水资源,也节约了劳动力,再则玉米从播种、施肥到收获,都可以用播种机、收割机、飞机等机器来进行,劳动力大大减少。

至于缺牛?

这不是问题,湖广地区有很多牛,这些农垦公司一到湖广,就是大肆购买水牛、黄牛等牛种。

至于培育基地里的肉牛和奶牛,奶牛首先是华东集团养的,其他养殖公司买不到。肉牛,则是按照规模平均分给那些有发展养殖业的养殖公司。

现在农垦公司发展养殖业都是把土种和新种进行混养,加上有廉价的饲料供应,利润都十分不错。

当然,那些以内农垦公司而失去了工作的农民,则被安排进了工厂之中。

华东自治七省的工厂现在也在往夏口、武昌一带开设,首先在政策上有华东自治政斧的《华东临时约法》保驾护航,再则从交通上,夏口、武昌是中国的铁路中心枢纽,交通上也是很方便的。

加上那里是汉人的传统活动区域,长江人口稠密,因此在那里开设工厂很合适,很多需要从内陆购买原料的工厂都在往武汉地区搬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