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钧站在远处看着,心里憧憬着。
这些全是华东自治政斧之前一年里储备起来的军火,总成本达到两亿五千万元。这些军火被搬上船,夏钧想,这批军火起码能从德国人手里弄到五亿元的黄金吧!
除了这些军火,还有战车制造厂和飞机制造厂的设备。
夏钧并未傻到去德国建造什么子弹制造厂,虽然德国人需要子弹、炮弹等诸多军火,但你开到德国人国内,那是用德国人能弄到的原材料进行生产,他们自然是把原材料给本[***]火公司生产了,例如克虏伯工厂等等,哪里会傻到把原本就很紧缺的原材料交给中[***]工厂去生产。
当然,如果成本有优势的话,倒也是可以的。不过那样的话,夏钧要投入的成本也自然就高了。
他也不知道在德国的商业会运作的如何,所以并不想投入太多的东西进去。
就当前的投入来说,就算亏本了没什么,只要德国佬能坚持住,夏钧就能从英国佬、法国佬那里把钱赚回来。
船队在当天傍晚装货完毕,然后在五艘潜艇,以及刚下水的海盾Ⅰ型巡洋舰和三艘镇东Ⅰ型驱逐舰的护航下驶出了杭州湾,船队中还跟随着两艘补给船。
这支船队将驶往德国。
德国已经在那里提供了地皮,华东自治政斧可以在那里修建工厂和仓库,另外德国政斧还提供了几个免费仓库以供华东自治政斧使用。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的阴云在靠近,华东自治政斧想以商业方式进行贷款的可能姓就大大的降低了。
各国银行基本上对亚洲的业务都没兴趣了,两个阵营的各国都在从海外抽调资本,以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到1914年初,人们普遍都意识到,两个阵营要开战了。
华东自治政斧上下也对委员长的眼力佩服得不行,战争爆发之前并非是毫无预兆的,但问题是在明显的预兆出现之前就能看出战争的到来,这种眼力却不是谁都能有的。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各工厂各企业都在努力的扩大产能,机械制造厂更是因此一天三班倒二十时小时不间断的进行机械制造,以满足各工厂对新设备的需要。
纺织业发展最快了,由于有大量的棉花供应,以及良好的市场竞争力,纺织业扩张速度是任何行业所不能相比的。
服装业也因为纺织业的带动,出现了很大的增长。
中国的纺织业从卖纱线、卖棉布,转向卖服装,深加工能力因为夏钧提供的各种服装设计而加强。
采煤业也因为杭州到太原的铁路开通后而飞速发展,其国内的烧煤基本上能够自己供应上了。
英国在中国的采煤业算是滚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