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气氛愈加紧张。
两大阵营已经在军事上的预算已经达到了顶点,德国今年确定了20亿马克的军事预算,已经占到了财政预算的一半。
这意味着,军备竞赛已经达到了德国所可以承受的最大范围,同时法国也达到了军备竞赛所能承受的极限范围。
唯独英国在财政上要宽裕得多,因此还是暂时可以承受的。
在这样的敏感时刻,任何一点摩擦,都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从而引发两大阵营的宣战。
让法国很不爽的是,他们的情报人员获知,中国华东自治政斧正在不断的向德国输送作战物资。
但目前两大阵营还没打起来,对华东自治政斧这样的行为,法国也无法进行制止。
华东自治政斧自上次把储备的军火大部分都运到德国之后,又开始向德国输送各种作战物资。
例如铁矿石、原油、煤炭、水泥、药品、罐头,这些都是华东自治政斧往德国运输的物资中数量较大的。
特别是铁矿石和原油,西奥的大铁矿实在太廉价了,华东矿业公司用的是十分先进的挖掘设备,生产成本很低。
原油更是便宜得要死,如果说在澳大利亚采挖铁矿还有关税一说的话,那么在拉希德阿拉伯运原油则没有任何的关税,而且开采成本低到让人发指。
德皇对此很高兴,让下面积极配合中国华东自治政斧的动作,凡是他们要多少仓库都可以提供给他们。
华东自治政斧则是有计划的在往德国储备作战物资,华东自治政斧手上的财政还算是很充裕的。
毕竟各部门那么多经费在,反正一时半会不会用出去,可以先拿来挪用一下,而且今年的各种收入还在不断的收上来。
按照原来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八月爆发,华东自治政斧还有六个多月的时间向德国储备物资。
华东集团的盈利则大多用在继续扩充产能上,但也有一部分的钱被抽调出来,用在向德国储备物资上。
并不是所有物资都是华东自治政斧积压在德国,德国因为有二十亿马克的军事预算,加上德国已经抽调很多资本回国,正在到处收购作战物资。
只是很多物资放一放,能赚到更多的钱。虽然这种储备造成了一些资金的积压,但德国的资金也在流入中国,积压状况还算比较轻微。
国际市场上,很多东西的价格都开始往上翻,华东自治七省的许多工厂都开始三班倒进行生产。
虽然还没有进入大战,但中国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逐步来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