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长官方面,西北军区是由刘效国统帅,华北军区则是由张季玉统帅,东北军区则由林成贵统帅,另外吴峰、杨烈二人也将调到东北军区去。
东北军区兵力最强,三十万陆军的编制,夏钧自然是交给最放心的林成贵带领,再把吴峰、杨烈这两个靠得住的学生调过去当第二线军官。
西南军区方面,由蔡锷担任军区长官,士兵主要由川军、滇军组成,夏钧对蔡锷还是很放心的。
而且川军、滇军之中的基层军官都得华东军出,因为川军和滇军没那么多合格的基层军官。
加上四川民风很好,士兵的军纪方面只要抓一抓就没问题,所以夏钧才放心的把西南军区交给蔡锷。
华南军区则由陈璇涛出任军长,陈璇涛是炮兵师师长,山东战争之后荣升上校。
郭启荣则被调任东南军区军长,与陈璇涛一样,他也是夏钧培养出的学生,华东军事大学前几届的学生由于缺少师资,基本上都是由夏钧亲手调教出来的,在忠臣度上毋庸置疑。
至于华东军区,自然是夏钧自己担任军长。陈轩宇则被夏钧任命为军部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
要说当年在西乡时,对夏钧助力最大的,莫过于陈轩宇了。
陈轩宇在德国慕尼黑军事大学留学过,军事功底过硬,与夏钧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姓,这也奠定了陈轩宇在华东体系中的地位。
至于陈轩宇挂上的那个国防部副部长,夏钧擅自任命的,然后上报到了北洋中央政斧那里。
段祺瑞看了后很干脆的批了,他的大总理,当前黎元洪还未正式就职,所以基本上都是由他经手。
徐世昌那家伙则被段祺瑞打发到河南安阳去了,没个十天把天回不去。
袁世凯死后,袁克定也黯然的离职了,带着袁家上下定居在了天津,那里是袁世凯当年练兵的地方,袁家在天津人脉广泛。
可以说此时袁家已经彻底淡出了政治舞台,帝王宝座如同南柯一梦,最终只是便宜的,估计只有夏钧。
军事上的布局迅速确定了下来,但后续要做的还有很多,特别是征兵、练兵以及军区建设方面,此时都还是流于纸面,还未实施下去。
其中又以练兵最为重要。
夏钧深知未来与老毛子上演全武行时,最大的威胁不是老毛子,而是寒冷恶劣的气候,二战时纳粹德国大军不就是在寒冷的侵袭下折戟沉沙的吗?
相比北部三大军区要面临的寒冷问题,南部三大军区则是要面临丛林作战、登陆作战等等考验,同样需要进行针对姓的训练。
各地方长官方面,则是属于行政部的事了,这方面夏钧大多放权给游正斌去管理,对此游正斌也干得兢兢业业,按照夏钧完善起来的模式进行运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