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第369章:第三世界联盟发展(3 / 7)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乌克兰地区乃是苏联很重要的产粮区,此时三分之一被中俄联军给攻占了,苏联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就少了很多。

对于中国来说,粮食并不算什么,但对于苏联来说,粮食就等于是统治权。

斯大林痛定思痛,认为还是军队质量上比不上中俄联军,如果苏联也能够有中俄联军那样庞大的炮火和空军,以及装甲师,抵挡中俄联军是绝对可能的。

但问题是,苏联没有。

苏联只是一个接收了尼古拉二世留下的烂摊子的国家,工业基础实际上是不怎么样的,俄国的工业化还是在法国的援助下建立起来的,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摧残,苏联的工业更是不怎么样。

同时,中俄联军年年对苏联工厂进行轰炸,苏联的工业受到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尽管美国支援了苏联很多工业设备和军事技术。

苏联的军事装备发展其实也很快,但只是技术太差了。

例如苏联的战车,用的是美国人的技术,结果造出来的一种一上战场就被干掉的笨重玩意。

苏联的军队也缺乏足够的专业姓,苏联士兵很业余,但好勇斗狠却是苏联士兵的一个特姓。但业余毕竟是业余,相比中俄联军近四百万服役军人来说,战斗力确实是差了很多。

或者说,两军的士兵或许在素质上的差距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差距还是重装备上,也就是火炮、战车、飞机。

苏联快速的吸收了美国的技术,但问题是一直都被压着打,这些技术投入到前线根本没有太大的用处。

苏联需要时间!

斯大林迫切的想要有一段安稳的时间来进行发展,为此开始求助于英美,希望他们能够在外交上给与强力的支持,以促使中国从俄国内战中抽离。

如果没有中国陆军的支持,就以俄国那么点陆军,根本就挡不住苏联的脚步。

接到苏联的意愿,英美两国逐渐意识到,再不阻挡中俄联军的脚步,中俄联军甚至可能将手伸到西欧去。

此时中俄联军已经是打到乌克兰了。

尽管年年看起来打得不是很凶,但实际上年年中俄联军都会攻下了一大片地盘。苏联在这种蚕食战略下没有任何抵挡的能力。

尽管苏联可能动员出上千万的兵力,但问题是苏联没有那么多的武器去装备这些兵员,同样也没有那么多的物力去养那么多的人。

为了能够阻挡中俄联军的脚步,英美在国际上也是大造舆论。

认为苏联与俄国的战争属于一个国家的内战,中国不应该参与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