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种惨烈是对于苏联空军而言,中华帝国空军由于有雷达的优势,苏联飞机一起飞马上就会被知晓,从而被中俄联军的战机击落下来。
此时的苏联陆军的装备已经不差了,全部都是美国的技术或者是结合美国技术制造出来的军事装备,就陆军装备而言,甚至是比美国陆军还要好。
然而这些都是传统的装备。
3月6曰,中华帝国陆军祭出了大杀器——火箭炮。
两万辆大口径自走火箭炮对苏联陆军中后段发动了猛烈的打击,根据测试,一门大口径火箭炮的火力是203mm自走榴弹炮的36倍。
猛烈的钢雨从天而降,正在行进的苏联陆军遭到了近乎毁灭姓的打击,钢雨一波接着一波,火箭弹爆炸后的破片与燃料形成了一片死亡区域。
火箭弹的落点散步很大,但中华帝国的火箭炮实在太多了,这些火箭弹如同不要钱一般的往地图上标出的一大片区域进行狂轰滥炸。
从高空鸟瞰,苏联陆军进攻时所在的区域内一片火海。
火箭弹的价格比普通炮弹贵得多,然而中华帝国自年初开始进入战时按需供给制之后,有近千万劳动力被分配去制造火箭弹。
火箭弹最贵的地方也就是发动机和燃料,中华帝国拥有庞大的汽车生产线,发动机产量更是大得让人膛目结舌。
此时苏俄边境的仓库里还堆着一百多万枚大型火箭弹,而中华帝国此时每天能够产出五万余枚大型火箭弹,而且产量还在扩大。
对于中华帝国陆军指挥官来说,打赢战争并不算什么,以最少的成本或者最小的伤亡打赢一场战争才算是真正的有本事。
正如帝国陆军当中所流传的那句话一般:“只要不是白痴,谁来指挥都能赢得战争。”
但以此时中华帝国的国力来说,成本并不重要,重要的减少伤亡。因此衡量一个指挥官是否做得称职,并不是看他打掉了多少金贵的火箭弹,而是看战争过程中有多少帝国士兵伤亡。
此时负责指挥华北野战集团军群的张季玉与指挥东北野战集团军群的林成贵,两人都是大手一挥,两万辆大口径自走火箭炮全部上阵。
大口径自走火箭炮是20管的,也就是说这两万辆自走火箭炮一次齐射就能打出去40万枚大口径火箭弹。
火箭炮阵地上,只见成排成排的火箭炮在空军侦察机的配合下,一枚枚火箭弹如同雨点一般发射了出去。
中华帝国的火箭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只是精度上还差一些,但在数量上已经足够弥补精度的不足了。
前线已经待命的各部队官兵突然看到头顶有一片光球闪过,纷纷抬头看去,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
这些光球的亮度比炮弹还要大,而速度比炮弹要快要,几乎是一闪即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