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你们看,我要怎么样不去南京?现在不去南京,才是当务之急,若是我去南京,界时只恐夺得京师之名,皆归……执政!而且如何可保光复军不过黄河!”
说到最后几句时,袁世凯压低了声音,现在从南方赴来的光复军第一军,可是他的心头之刺,河南、山东两省肯定是保不住了,但他不想连直隶都丢了,要是那样北洋军即便是夺了京城,到时也就是无根之萍。
“这一点有些难办,最重要的就是理由!”
杨士琦沉吟一会,才开口说道。
“若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只怕难安执政之心。”
“不知副委员长可否记得辛丑条约各国约定京津驻军?”
此时杨士琦却垂眼静思好一会,方始开口。
“嗯?”
袁世凯心中一疑,有些诧异的看着孙宝琦。
“北洋军欲夺京师献于执政,这京津一带展兵,自然的会引各国警惕!自然需要一执政斧要员与各国协商!执政虽欲请副委员长往南京赴任,可执政也知道,诸国列强非其所能招惹,若是没有一位与诸国公使熟悉的大员居中与各国协商,与诸国协商,到时万一北方引起什么事端来……这岂又是执政所愿乐见!”
听着杨士琦的脱身之计,袁世凯脸上总算是露出了笑容,北洋一二两镇之所以到了保定,便停止前进,一方面是因为南方进逼的光复军,另外却是未弄明白各国的态度。
“这个脱身之计或可有用!不但冠冕堂皇,而且可有所表。不过,”
杨士琦又放低了声音说道。
“副委员长,从前年大将军有个故事,你总听说过?”
“年羹尧的故事很多,不知老兄指的那一个?”
“他班师回京的故事。”
袁世凯思索了一下,摇摇头说:“倒没听说过。”
据说雍正即位以后,召年羹尧自青海班师,雍正亲自郊迎,目睹军容如火如荼,极其壮观,内心已生警惕。其时正逢盛夏,雍正为示体恤,传旨命士兵卸甲休息,谁知年羹尧的部下,置若罔闻。后来年羹尧本人知道了,谢恩过后,从怀中取出一面小旗,晃动了几下,顿时欢声雷动,卸甲如山。雍正心想,圣旨不及军令,如果年羹尧此时有篡位之心,自己的姓命必已不保,所以从此一刻起,便下决心要杀年羹尧。
听杨士琦讲完这段故事,袁世凯才知道说到最后还是归到他最不愿放手的地方。
“你的意思是交兵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