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他娘,老子脑袋怎么就没想到这个茬口上。”
在城西匠坊的空地上,边上看着的赤黑用手狠拍了下边上的一个师傅,他每曰打熬身体,这一巴掌把那匠人派了个趔趄,疼的呲牙咧嘴,不过也顾不上,晃着脑袋瞅着那些葡萄牙人把缰绳皮索套在牲口上。
刚过来的时候,官坊的木匠和铁匠早就把大车需要的各个部件做好,十几个番人在那里紧张的拼装。
这大车看着真没什么稀奇的,虽说大明的牛马大车两轮的多,可四轮的也是不没有,这有什么稀罕的。
下面前后两个轮轴之间有个叉架连接,这个做法不错,转向的时候,前后轮轴一起受力,不会一边拦住,另一边崩了,但这个设置也就是那么回事,前后两边要是都被卡主,也是个麻烦。
真正让人笑话的是车辕那边,大明的大车都是硬车辕,用木杠和绳索鞍具搭配组合,把大车和牛马相连,可这些红毛鬼却没有用车辕,而是用皮带和绳索、铁环扣件和鞍具组合,然后用个包铁竹子的方框把马匹圈在里面。
牛马拉动马车的力全靠皮索连接,皮索是软的,拉动大车的力自然不如用辕木连接拉动的大,等跑起来,皮索不绷紧了,这力还要小,牛马岂不是空跑。
至于那圈住马匹的方框,竹子也就三指粗细,那是用来圈住牛马的,而不是用来吃力的,看着更是无用。
看到这一幕之后,赤黑和几个匠人头目再也掩盖不住轻蔑和鄙视,在边上哈哈大笑了起来。
帮着那几个番人做活的木匠和铁匠也不是生手,尽管帮忙,可也是觉得这些番人胡来,亏得王大老爷那边吩咐下来,说要尽量配合,听说,这些番人做完了活计之后还有赏银拿,这劳什子大车咱们一样能造出来,肯定还要比这番人造的好用,人人心里都是这么想。
听到赤黑他们大笑,他们也都是带着冷笑旁观,葡萄牙人工匠尽管大部分人听不懂汉语,可也知道周围的人笑的不善,但也没什么能做的,无非闷头做活。
先把两匹马架上了大车,套上框子,赤黑拍拍脸,外面风大天冷,看了半天笑话也看够了,准备招呼着几个头目进屋子烤火去。
但那些番人的活计没有做完,又把两匹马牵了过去,又把一个框子套上,然后用皮索铁环相连,这次收拾的要比前面两匹马复杂,马匹和马匹之间,马匹和大车之间都要有绳索连接。
看到这个之后,工匠们都是呆了,刚刚要走散的众人又都是聚拢了过去,那些葡萄牙工匠看到众人的反应又是奇怪,又是得意,动作却是加快了起来,把其余那两匹马也给这辆大车连上。
惊叹和拍巴掌的声音到处响起,包括赤黑和各位工匠头目在内人人都是如此,番人做的这套把式,不是什么神仙把戏,不传之秘,但大家的确没有想到。
祖上一代代传下来,大车用的都是硬木车辕,这个的确可以让拉车牲畜的畜力得到充分的利用,但因为是硬木车辕和车一体,所以长度和间隔都有限制,民间所用大车一般都是一头牛一匹马,至多也就是两头牲口,官家所用的车倒是有八匹马拉着的,可为了让牲畜并排列开,马车也是宽大异常,最多也就是八匹马排列成两行,再也不能加牲口了,而且因为宽大,寻常官道根本没法走,派不上用场。
而现在洋人造这种马车,倚靠皮索相连,就算是民间用的这种大车,也可以用多匹牛马来拖拽,虽说未必能把一头牲口的力用足,可牲口多了,总是力大,也就是说一辆车上能装载的东西也就更多。
刚才还满不在乎看着的一干人都是围了过来,仔细的看着每一个部件,不时的让通译把问题转过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