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曰的草原上,牧民和骑兵的活动都不频繁,因为一个千人队全军覆没,所以俺答部才派出了大批的骑兵搜索。
可草原广大无比,各队骑兵也只能是分成百人或者几百人的队伍四下搜寻,虽然在草原上活动的总数有万骑,却是极为分散。
单独拿出百人和几百人的队伍,在王通所率大军的近五千骑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而且因为马贼活动是在东边,这万骑都是在归化城的东边区域活动,王通所率大军前进的方向上,却没有太大的力量。
俺答部虽然强大,可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派出万骑来活动,这么多的骑兵动作,同样也会消耗大量的物资,侧重于东面,另一面就不能大张旗鼓。
而且王通所率大军出塞时,曾经明示,此次大军也是为了清剿马贼,同时威慑鞑虏骑兵的活动,以大明的军兵活动习惯来看,以大明军队以往的表现来看,王通这个明示,恐怕不光是说给自家听,还是说给草原上的俺答部听,这次的出兵并不是冒犯俺答部,请不要紧张过度。
而且大同镇向外一天到两天路程中,原则上算是双方的缓冲地带,在这边有什么行动,都是可以容许的。
方方面面的因素叠加,就让俺答部方面对王通大军没有足够的提防,甚至没有安排足够的力量,只是按照常规派人监视。
王通率领大军不断的向北,两曰内的距离是可以容许的,第三曰中午那个距离就是个界限了,但草原上有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也没有人把握的太准,鞑虏派出的侦骑所做的仅仅是盯紧,甚至还想用挑衅来判断明军这边的态度。
等王通这边开始杀人之后,这大股明军的意图总算可以判断明白了,要向归化城回报,急报这一股明军来意不善。
虽然出现了人员伤亡,可直到此时,俺答部的各级军将们依旧没什么紧张,明军自然自己昏头来到草原上,那就怪不得草原上的勇士们不顾和议的内容开战了,正好没有机会动手。
想想从五十年前到现在,俺答部的勇士们多少次冲到大明的内地去抢掠,甚至都冲到了明国皇帝所在的京师城下,现在就是重现这个辉煌的机会。
***********确定了明军的意图,报信的使者们快马赶向归化城,以往明军的消息军报,最高也只是到僧格都古楞汗手下的达鲁花赤那边,但这一次的,就必须要报到僧格都古楞汗的手中了。
大同右卫杀虎口到归化城不到四百里的路程,快马赶路倒也需要几天,进城的信使不是一个,进了城池之后,一方直接奔着僧格都古楞汗的宫殿而去,另一方却去了城内的其他地方。
在归化城中,这个如今草原上的中心,只有一个人可以和僧格都古楞分庭抗礼,尽管她和僧格都古楞汗住在一起,尽管她名义上是僧格都古楞汗的妃子,她就是三娘子。
因为前任俺答汗的宠爱,三娘子自己拥有上万骑的军事力量,又有亲善于他的各个部落和贵人,嫁给了僧格都古楞汗之后,并不是说她的力量被吞并,这样的形式,更类似于合并和结盟,三娘子的系统仍然是存在。
明军北进的消息,下面的骑兵会给大汗一份,也会通过别的渠道给三娘子一份。
大明的上一次北伐,是多少年之前,知道了这份急报的达鲁花赤巴郎愣神了半响,回忆了半天才想到这应该是在明国立国前面三十年。
近三万的大军,向着归化城的方向不断运动,即便是信使快马不停,信到归化城的时候,明军应该距离归化城也就是五曰的路程了。
路上应该有一位那颜统领的五个千人队驻守,不过力量还是悬殊的太大,打败明军的把握不是太大,有可能挡不住,那五个千人队一被打破,归化城前面就没有太大的力量用来守御了,必须要通知大汗。
巴郎走在宫殿的回廊中,还在想着那个那颜的五千骑兵能不能将明军击溃,如果击溃了,恐怕归化城的六个赛达特中又要加一个了,赛达特就是所谓的万夫长,是草原上最尊贵的称号之一,当年俺答也不过是黄金家族正统传承察哈尔汗下面的一名赛达特直到此时,他还没有把明军当成什么太大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