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家将一干人去传信的时候还都有点担心,谭将在满套儿的遭遇他们都知道,生怕王通的命令也会被人这么拖延和阳奉阴违,那就不好看了。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命令一到,各家豪商都是震动了,立刻是调集人手准备,甚至有人连夜派出了快马去草原上的各个据点联络,不敢耽误一点时间。
这段时间商团在草原上扩张的都是太快,很多家的护卫或者去打满套儿,其余的都在各处守卫,接到这个命令后,有几家甚至连草原上的据点防御都不顾了,都是急忙调人回来准备,不敢有一点的懈怠。
城外的各族城傍,更是群情激动,王大人要用人,这是莫大的光荣,能选上自己,那代表着自己的勇武。
赶回到归化城的谭将看到这样的局面,也就只能苦笑了,那些在满套儿满嘴理由,各种推诿拖延的商人们,在归化城都是变得积极无比,那些甚至敢和谭将顶嘴维护自家力量的虎威老兵,这次都是勤勉异常,不敢有一点的懈怠。
王通的一纸命令,整个归化城都是疯狂的准备起来,甚至这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上的需要,少不得谭将这边要挑选精锐。
谭将名为三江商行的卫队长,可实际上要对整个归化商团在草原上的军势做出判断,满套儿那边刚打下来,而且只留下了三门三斤炮,必须要倾斜一定的力量在那边,目前来看,科尔沁部距离那边更近,投入力量更加方便,而归化城这边,除却两个大的中转站之外,其他几处都被鞑虏搔扰破坏,有很多麻烦。
但出乎谭将意料的是,科尔沁部开始收缩了,在燕山余脉以西的各部都在向东撤,在一开始打下满套儿金矿的时候,夜里经常有人过来搔扰,外出的商团武装如果人数少于百人,也经常会被搔扰袭击。
可临近年关的时候,居然一切都安静了,从塞内运来的各项物资能够补充上,满套儿这边居然可以过个好年了。
对这个情况,谭将纳闷的很,但一时半会,也没什么消息送过来,蓟镇那边给过来的消息,科尔沁部的确是在收缩,据说察哈尔部越来越向南了,这边原来可是科尔沁部的势力范围。
既然是这样,倒是让谭将的调配轻松了不少,本来已经要从归化城周围的各个屯垦农庄抽调团练去往满套儿,这次却不用了,仅凭商团武装已经足够可以支撑到开春的时候,那时候草原各部不能行动,归化商团却能投入力量。
原本准备抽调的团练解散,回去准备过年,对这些农奴来说,这是他们换了主人之后的第二个年,年景好了许多,都愿意在家过年。
谭将贴出了招募的榜文,要精选兵卒,团练训练本就不足,但这次精选的条件却和虎威军兵卒差不多,这让众人看起来可是有些为难了,不过条件也开得很是丰厚,如果能被选上,家中不用缴纳赋税,会专门划拨田地和农具,甚至是耕牛。
这等于是一下子从佃户变成了富农,有些人奋斗一辈子都未必有这个待遇,当即参加的人众多起来……
***************
王通这边走的并不快,从京师到宁夏就算是用快马加急的方式急进,也需要二十天的时间。
形势一天数变,王通这边去了是为平息不稳,更多的是那边出现变乱之后,王通这边率力量平定,这样的前提下,就不能光是图快,而要随时知道那边的变化,随时应对,因为调动力量也需要时间。
所以王通每到一处,都是等到宁夏那边传递消息的人赶到之后,然后再行前进,和宁夏那边的千户,事先约好了见面的地点,传信的锦衣卫就在那些地点将消息呈报给王通。
尽管锦衣卫的呈报判断宁夏镇哱家心怀不轨,宁夏镇总兵和巡抚各有奏疏弹劾,但造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哱家一直没什么大的动作。
从山西入陕西,王通一队人走的是汾州、永宁州入陕西吴堡、绥德州这一条路线,延安府地处陕北,算不上什么富庶,更因为陕北一线,延绥镇、榆林镇、宁夏镇三镇相连,当年鞑虏征战不休,因为三镇对鞑虏大多时候都是处于劣势,所以鞑虏兵锋经常是扫过陕北一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