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辽镇一败,就算是实力未损,他也没了从前的本钱和底气,朝廷要改革边镇,在边镇之制上得益最多的就是辽镇,实力最强的就是辽镇,而且他坐拥重兵,又在京师之侧,他若反对,改革边镇就是困难重重,现在这个阻碍消失,陛下可以放手改制了,这是第一,还有第二,辽镇占地辽阔,比关内行省也是不逊,辽镇虽然寒冷,可土地肥沃,出产丰富,这本是为陛下提供财赋之地,可因为是军镇治下,一切钱粮都归自身,朝廷还拨付银两,现在朝廷就可以将辽镇变为辽省,派驻官员收取赋税,由一藩镇变为一行省,等若是陛下领土大涨,这难道不是喜事吗?”
九边自然是大明领土,不过辽镇这种,财赋全归自身,李家将门盘根错节,虽然听朝廷旨意,可这等地盘说是李家自己的也不是不行,如果能在那里设置地方官,收缴赋税,自然不同,要知道辽镇也是几百万人口,大量的田地,又有各项利益,这可是一块大大的好处。
但王通这么说,万历皇帝的态度却依旧没有改变,他手中笔杆敲打桌面的频率更高了些,开口问道:
“辽镇大败,鞑虏入寇,这个不解决,谈什么改革边镇,谈什么设立行省!”
“陛下,东虏乃是小事,旦夕可灭!”
王通回答的简单有力,万历皇帝一愣,田义也是一愣,随即田义就要呵斥,可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旦夕可灭”这句话说的这么简单,的确是狂妄,可一想这句话是王通说的,却又让人无从反驳,想想王通取得的那些胜利,还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万历皇帝沉默了一会,最后还是开口说道:
“你先下去吧,等详细的消息来了,再行商议。”
**************
四天后,详细的战报来到了京师,有李成梁幕僚写的,也有孙守廉送来的详细消息。
李成梁能送来的战报四平八稳,这也说明局面还没那么不堪,当然,能瞒则瞒,大事化小,这也是战报奏折的传统。
即便是这样,还是承认辽镇死伤过万,溃散倍之,敌人已经逼近抚顺所,请朝廷派兵援救,官样文章依旧到了这样的程度,真实的情况可想而知,孙守廉的消息和李成梁的居然没有差太多,这个很让王通奇怪。
不过,仅凭万余女真东虏的人马是打不出这样的胜利,李成梁说参加战斗的女真东虏兵马超过了两万,孙守廉的数字靠谱一点,也是说有一万五千余,但让辽镇大败的决定力量并不是女真人
***************
女真东虏毕竟是定居民族,懂得筑城造屋,也就是说,他们还是有能力进行土木工事作业,特别是建州部的很多人都曾在辽镇服役,对此颇为了解,甚至懂得使用这些技能。
战场在距离界凡寨不远的平坦地带,那里是浑河和苏子河的交汇处,女真东虏共设了两个阵地,一个在界凡寨,一个在交汇处那边。
界凡寨外面用大木覆土修筑矮墙挖掘壕沟,在交汇处那里,就地取材挖掘壕沟,用木石修筑了矮墙工事,在这个季节,两条河倒谈不上什么屏障,因为枯水季河水根本不深,而且不少地方的冰已经颇为结实。
女真人结硬寨据守,这个战术倒是让李成梁有些意外,毕竟双方列阵野战才是人少一方的选择,如果打不过最起码可以逃,但结寨据守,情况倒是安全了些,可也是把自己圈在一处死地,到时候逃都无处逃。
但这个布置正和李成梁的心意,他本来这次就是求个完胜,这么打,倒是不担心对方会溃散于山野之间了,可两个寨子结下,明军也只能是硬攻,也没什么取巧的手段。
界凡寨这边制造了各种障碍,比如说许多大木被砍断,横七竖八的拦在各处,道路上也都是挖沟挖坑,这个状态,士兵可以通行,但明军的大炮笨重却没有办法上山了,或者说想要上山就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