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青训方面,意大利做得很差,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强国,如果再不奋起直追,恐怕不用多久,人才方面就会出现断裂,青黄不接,难以再出成绩了!”
萨基对此倒是很认同,“我觉得国际米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也肯给球员机会。”
看得出来,这位意大利足球教父对杨诚所执掌的国际米兰很欣赏。
阿尔塔菲尼看起来对杨诚暗捧国际米兰的做法有些意见,问道:“那恺撒觉得,意大利足球的症结在哪里呢?”
“足球学校!”杨诚十分肯定的说,他是做过认真分析的。
等到所有人都弄不明白的时候,他才继续开口,“意大利国土不大,人口不多,但是一度球星鼎盛,我觉得,基础不在于俱乐部的青训机制,而在于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足球比赛,还有近千家不同规模的足球学校,这形成了庞大的足球人口基数。”
萨基不断的点头,他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认真研究,但却了解这种情况。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足球学校的收费越来越贵,甚至于普通收入家庭,要栽培孩子去上足球学校,那都得省吃俭用才行,稍微低薪阶层,那更是要倾家荡产,但是我们别忘记了,足球,从来都是高淘汰率的运动。”
“说得对!”萨基拍手鼓掌。
现场也响起了一阵掌声。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高淘汰率的背后,职业俱乐部的经营很困难,一线队成绩有压力,再加上从90年代开始的大手笔投入,使得很多球队都陷入了经营危机,一线队都顾不上了,谁还管青年队?因此很多青年队的球星胚子都不受重视。”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倾家荡产去了足球学校,好不容易踢出头来的新星,到了职业俱乐部,合同一个月薪水竟然还不够他最起码的生活支出,谁愿意干?因此他们有的就去兼职当球童,有的则是离开足球,去找一份谋生的活计。”
“长期下来,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来踢球,意大利的足球人口就越来越少,青少年比赛人跟着缩减,足球学校收不到生源,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职业俱乐部就难以得到优秀的球星胚子,这就变成了一套恶姓循环,越来越狭窄的一条路!”
萨基听得不断的点头。
“我有点不认同恺撒的话,最起码意大利这几年来在青年队的比赛中表现一直不错,92、94、96这三届U21欧青赛,我们都拿到了冠军,2000年和2002年都杀入了半决赛,还有U17的欧青赛,我们的夺冠次数都要超过其他对手。”
阿尔塔菲尼看起来似乎要和杨诚杠上了。
杨诚呵呵笑了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但是我可以做出解释。”
“我在德国待过好多年,所以我就以德国为例,他们在为欧青赛报名的时候,预选赛时一般选择18岁左右的孩子打预选赛,这样打到决赛圈的时候,正好20岁左右,符合U21的报名机制,这是行业惯例,两年一轮,大家都不注重成绩,就注重锻炼价值。”
“但是在意大利,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很多足协官员为了用成绩巩固自己的官位,他们就选择了玩弄自己的小聪明,钻规则的空子,他们在预选赛的时候就安排20岁左右的球员,形成了以大打小,而到了决赛圈,这些球员都基本接近23岁了。”
“你别不信,看看2002年的欧青赛半决赛,意大利平均年龄22岁半,捷克平均年龄20岁出头一点点,但意大利却还是输给了捷克,再看2000年的半决赛,对手依旧是捷克,对方平均年龄不到20岁,可是意大利国青队接近23岁的平均年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