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又来了机会,党项在大宋境内一样有一些细作,李元昊知道,这次要派兵出来和自己打的人,是仁宗。范仲淹能压住韩琪,可是他绝对压不住仁宗!
那个一向懦弱的皇帝仿佛被自己的示弱激起了勇气,居然又准备一批军队出来,这一次不是偷袭了,他想堂堂正正的击败自己。李元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笑了,他当然会给宋军一个机会的。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只是希望这些宋军不要让他等太长时间!
在宋朝,这支部队的出征已经被赋予了另一种意义,所以刘平拖了很长时间才能够成行。
以夏竦,庞吉为首的一些保守官员,强烈抵制新政的推行,在他们看来,只要阻止皇上打仗,只要让仁宗答应李元昊的求和,不要给这些武夫证明他们能保住江山的机会,仁宗在心里对士大夫的依赖就永远不会消除,范仲淹的改革策略也就不可能被批准了。
形势现在对他们十分的不利,本来这只是朝堂上的事情,可是那陈元和欧阳修组织了辩论会,居然在那新月山庄里面大谈新政的好坏之处。
第一次会谈之后,整个汴京就轰动了,有些年轻的后生还不服气,于是陈元有组织了第二次辩论,这一次,支持夏竦他们的那些后生是有备而来,双方谈论的异常激烈,旁听的人数也达到了近四百人。
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范仲淹所说的“择长官”,“均公田”这两个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上。
那些人显然想以这一点为突破口,驳斥想推行新政的人的观念。但是欧阳修和陈元二人的口才极佳,面对着有备而来的第二次辩论,二人轮番上阵,堂堂而谈,那些人被他们两个说到最后居然说不出话来了,对于旁听者提出的问题,他们也都能给予满意的解释。
这场辩论会结束之后,关于是不是要推行新政的争论已经走出朝堂,在民间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可以这样说,支持庞吉和夏竦的,基本上都是赵光义“恩养士大夫”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和即将受益者。这些人能有多少?在朝堂上他们还能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出了朝堂,那些寒门学子的人数和开明人士的人数一加起来,足以淹没了他们!
民间对于再战的呼声也是很高,所以即便庞吉和夏竦极力的阻止,即便党项和大宋到底要不要和平还没有谈,仁宗还是决定先让刘平出征!
刘平的出征可以说是一个胜利,是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对以夏竦为首的保守派,在第一轮交锋中取得的胜利!
在这一轮交锋之中,陈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用他的商队在民间为范仲淹做着义务宣传,他和欧阳修组成的辩论会也是影响很大,而他的新月山庄在这一段时间,几乎已经成了那些激进的后生们经常聚会的场所。
在那些人的眼里,这个即将当上驸马爷的人,已经俨然是和欧阳修等人站在一起的,支持范仲淹的少壮派的领军人物。
这在陈元看来是一种政治上的资本。他坚信有自己的帮助范仲淹的改革一定可以成功。
一个改革可不可以成功,关键看他是不是顺应了民意,上层领导人是什么态度,还有,改革的选择的时机如何。
就时机而言,现在的大宋看上去是一片被粉饰的太平,其实内部问题相当严重,几乎每年都有所谓的“暴乱”发生,外有如辽国,党项这样的强敌,已经到了不能不变的时候。
而朝堂上除了仁宗之外,那些有识之士也都希望推行新政,不光是范仲淹一个人在战斗,韩琦,富弼,都是鼎力呐喊。就连从不介入政治斗争的包拯,也对推行新政抱着支持的态度。
他全力支持着陈元重新组建职方司,在陈元开辩论会的时候,包拯还调来很多捕快维持秩序,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