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都牵扯到仁宗的精力,虽然他多次问过陈元关于苏晓悠现在的情况,却没有时间出来看上一眼。
今天又有一件大喜的事情,南洋的粮食回来了!这个消息让所有人感觉到兴奋,不管是主张新政的还是反对新政的,都明白这批的粮食的到来可以让他们把精力全部用在争吵上面,那些流民的问题能得到更大程度的缓解。
可以发给流民一些种子粮,让他们回家种田去,如果今天收成好的话,那明年的曰子就好过了。
仁宗带着百官亲自出来迎接那运粮的队伍。张匡正从那最大的一艘船上下来,这是他出海以后第一次返回汴京。
他又黑了,但是看上去很结实,整个人也显得非常精神。
那些商船的船主们在他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仁宗这里走来,在仁宗面前十几步的地方停下,两百多人跪倒在地上:“草民参见皇上!”
仁宗很是高兴,一百五十多艘大船,每一艘船上都是满满的粮食,足够补上大宋粮食出现的空缺。那些水手们从一条条船上把粮包扛下来,放在提前准备好的大车上,基本上只是一转眼的功夫一辆大车就被装满了。
装满的大车按照提前已经规定好的路线往汴京城一路驰去,还有一些空着的马车正在赶来。
今天这条路上都有捕快和军队把守,除了运送粮食的马车之外,其他的马车一律不准上路,行人也要靠边行走,不能抢那马车的车道,以确保粮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从船上搬到仓库里去。
仁宗看着那来来往往的车队,脸上都是笑容,可是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忽然转头看看陈元:“世美,采购这么多粮食,花了不少钱吧?朕拨给你的那些,够用么?”
陈元笑了一下:“万岁不用担心,南洋今年丰收,粮食的价格并不是很高,这中间是有一些差价,但是那些商家愿意为万岁分忧。”
对于那些商家来说,这一趟买粮食打着大宋的旗号大张旗鼓的在南洋收购,这本身就是一个打开市场的绝好机会,只要能打开市场,以后的财源是滚滚的,现在花的只是小钱而已。
更何况仁宗把从来不卖的地下盐场卖了九座给他们,说什么自己也要表示一下。
买粮食的钱仁宗出了大头,陈元掏出一些小钱,剩下还缺少的那点零头,就没有必要和皇上算清楚了。他们心里明白的很,和皇上算糊涂账,自己没有吃亏的时候。
仁宗听了很是高兴,点头说道:“这一次多亏了诸位爱卿和百姓们齐心协力,才能让我大宋安然渡过这个难关。”
身后一众大臣忙的说道:“臣等本分,不敢居功。”
仁宗那样说就是一句客气话,粮食危机,这些士大夫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就算范仲淹那样几个有良心的在各地开设义庄,也是他们的一种私人行为。
真正出了大力气的,是商会。是这些商人从四处想尽办法来解决这个危机。这倒不是说这些商人比之士大夫有良心一些,只是他们明白,一旦大宋乱了,那自己买卖就完了。
至于士大夫拿到粮食之后安抚灾民,那是他们应该做的。当官,如果你连灾民都不管,那你当什么官?光拿俸禄么?
仁宗转过头来,对陈元说道:“你的那个商会听说楼盖的不错,朕还没有去看过。这样吧,等明天你叫他们一起来,我去见一下。他们这事情做的不错,帮了朕很大的忙,总要给他们一些褒奖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