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们自发的捐款经过朝廷之后大多落在了陈元的手里,陈元靠着这些钱给商会的那些作坊提供了大量的订单,铁匠铺,成衣坊,还有汴京几个最大的车队,基本上这一段时间都没有闲着。
老百姓们这次帮了仁宗很大的忙,也帮助陈元完成了整个商会的又一次飞跃。商人们手中赚的满钵满盈,这保证了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来占领辽国被打下来的这片市场。
所以说,老百姓有说话的权利,他们做了事情了就应该要分到一定的红利,就可以对这场战争表达自己的意见。
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辽国皇帝被抓住了,他们伸长脖子在等着仁宗把辽国皇帝给押回京城,这个时候你告诉他们自己把耶律洪基给放了?找老百姓骂你的。
是,他们除了骂骂你之外也做不了什么,骂完之后他们还会去种地,去工作,去接受你的剥削,见了你还喊大老爷。但是下一次战争的时候,你还指望他们这样帮忙么?
如果曰后辽国的问题出现了意外,辽国人又翻身了,宋朝又要打仗,这帮老百姓的心里肯定会想:“他们逮住辽国的皇帝就放了,若是当初把那辽国皇帝一刀砍了,哪里有现在的事情?这次不捐钱了,不去做那个傻帽了。”
陈元也无法对这件事情做出决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就算仁宗把耶律洪基押回汴京,也不会做出什么羞辱他的事情出来的。
仁宗见到陈元不说话,也就不再催问。他们之间的合作现在是很愉快的,仁宗知道陈元如果有办法绝对会说出来。
“还有你说的那个给一些士兵专门教授军事的问题,朕以为可行。”
仁宗的态度在陈元的预料之中,这是仿效后世俺们伟大的祖国那种国家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做法,作为一个皇上,仁宗自然知道,若是所有的基层将军都是自己以前的学生,若是所有将领都是自己的部下,那如果谁想造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些基层的将军们会不会跟他走。
配合那监军的制度,这两样综合在一起,足以保证自己的江山稳固。至少在目前仁宗看来,这是最好的控制部队的途径。如果这样都保不住的话,那说明大宋的江山完了,没有办法了。
“万岁,朝堂上的大人们,这次会同意么?”
仁宗笑了一笑:“朕没有打算让他们同意,朕是天子,难道做这样一件事情还需要和他们商量么?对于还有一件事情我和你说一下,夏竦和范大人的年纪都大了,在这次和辽国人打仗的时候,虽然他们尽心尽力把一切做的很好,但是昨天传来消息,范大人累病了,现在躺在家中休养,已经无法起床。而夏竦这也是叫苦不迭。朕看着他们这些老臣被累着这样也是心痛,朕想,提拔几个年轻人上去帮帮他们。”
“万岁英明。”
大宋做官一向论资排辈,那些士大夫以自己被累死为荣,感觉好像那样才是自己鞠躬尽瘁了,这一点放在曾公亮和丁度的身上也是一样。陈元对此却不敢苟同,就算你们再有本事,也只能做一个人的事情。
像这次仁宗任命范仲淹和夏竦在后方处理国事,本来就很是不妥。最少能该让司马光这样的年轻人帮帮他们。首先可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为了这些老臣好。
如范仲淹这个年纪,睡眠本来就是一个问题,遇到了事情之后更是大问题。好不容易睡着了,来一两个急信一喊,一晚上他就睁着眼睛过去了。
一夜两夜还行,大半年下来他如何能熬的住?像年轻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被人喊起来马上做事,事情做好倒头又能睡着。就算忙了一晚上,第二天找个桌子趴一会,起来照样精神奕奕。
仁宗这一次打仗亲自出征之后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那些年轻的将军体力真的十分充沛,连续厮杀几个时辰,看着他都累的不行了,往地上一躺也不要床就能睡去,可是战鼓一响,马上爬起来指挥杀敌。
“朕想把枢密院的事情让相国大人放下。枢密院主管大宋军事,以及一切对外事务,当真是繁琐的很,让他们来做着实有些为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