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兄弟,叫王兄。莫叫甚枢密不枢密的,听着别扭。”王韶双眼一翻,精光暴射,一双眼睛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曰。
“谢王兄。”吴骥对王韶的直姓子非常喜欢,对他的名将气质更是钦佩,也不矫情。
来到县衙,郑太下令摆香案。香案摆好,郑太率领归信军民跪了下来,准备接旨。
王韶站到香案前,展开圣旨念了起来。这道圣旨是由宋神宗写的,是千古一绝。之所以叫千古一绝,并不是其文采华丽,堪为文章表率,而是其内容太多,竟然写了整整三张皇绫。
圣旨里写得最多的就是赞美之词,宋神宗的文笔不错,一通华丽的溢美之词,把吴骥夸赞成了神人,幼读兵书,深通兵道,有孙吴之才,料敌机先,前朝名将李靖郭子仪之流不能过,本朝潘美、杨业、曹彬也得逊色;通晓百家之说,四书五经不在话下,工巧之事更是精通,当世无双……一通夸奖之词,怎么好听怎么夸,王韶是扯着嗓子,抑扬顿挫的念起来,念到欢喜处,更是摇头晃脑,颇有几分孔乙己的神韵。他的嗓门本来就很大,这一刻意宣扬,跟打雷似的,嗡嗡直响,生怕有人听不见似的。
“我有这么好么?”吴骥听着长长的圣旨,越听越糊涂,暗中转念头:“我上一世是买过《孙子兵法》,看了不过三页,再也没有读过兵书了,竟然是幼读兵书,有孙吴之才,我自己怎么没有发现呢?若是早发现,我就去当兵,说不定能混个上将当当。”
“四书五经?我根本就没读过,那种老古董,有几个现代人在读?有是有,肯定不包括我。”吴骥听到四书五经,念头转得更快了,差点笑出声来。在现代社会,孔圣人变成了老二嘛,叫孔老二,下面那个家伙。
这圣旨很长,洋洋洒洒的三张皇绫,念来要费很多时间,郑太暗自心惊:“这都是甚圣旨?历来圣旨一张皇绫足矣!写满三张皇绫的圣旨,本朝没有过。前朝也没听说过,好象从秦始皇开始,就没有过这样的圣旨,官家真是太欢喜了!”
王韶直到念得口干舌燥,这才念到正题,吴骥立下如此大功,升吴骥为龙图阁学士、知归信军都指挥使。
“嗡!”
这升官之语一出,一片嗡嗡声,好象炸锅了似的,归信军民惊呼出声。
最惊讶的是郑太,他对这些话是最为清楚的。
这赏赐是一虚一实,先说实职。实职就是知归信军都指挥使,这句话就意味着归信升级了,升为了归信军。
在宋朝,军、州、监、府是相同的行政单位,权力相同,没有上下级之分,有的只是辖地的大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归信县升级为市了,整整提升了一级。
若这一级是因为行政区划而设,一点不会让人惊讶,而是因为归信打的大胜仗,是因为吴骥,相当于这一提升就是因为吴骥一人而成,这在宋朝历史上还没有过,谁能不惊喜?
都指挥使,可以统领五营人马,就是两千五百人,意味着吴骥能统领的兵马,多了五倍。营,在宋朝是最重要的编制单位,都指挥使已经进了将军的行列,吴骥跳了好几级。
更重要的是,这个“知”字。宋朝的官员分为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中央官员派往地方又分为知和判两种级别,判为低,知为高。一个知字,让吴骥挤身了大宋王朝高级中央官员的行列,这已经很难得了。
知,一般用于封疆大吏,吴骥虽是立功不小,离封疆大吏还有不小的距离,可是,宋神宗就把一个知字给了他,让他的身份与一般同级别的都指挥使截然不同,可见圣眷之隆了。
这还不是最让人惊讶,最让人惊讶的是虚职“龙图阁学士”这个称号了。
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其遗留的文物。北宋建的阁,有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