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一顿,当即下令道:“告诉刘、牛两位将军,不用理会,并在左右翼补充一些强弩手,如果他们敢上,以强弩退之,不需要交战。”他命令下达出去之后,高声道:“传令三军,加速行军。”
虽然他没有想到好的破敌计策,但既然松赞干布不想他提早抵达,那便去给他心里添点堵,恶心恶心他。
军队加速行军,面对唐军的弩箭阵,前来游弋的吐蕃军根本不敢放肆,只能眼睁睁的瞧着唐军加快速度,而无能为力。
经过强行,唐军比原定计划更早的抵达众龙驿。
众龙驿是一个少见的丘陵,地势北低南高,沟壑纵横交错,环境十分复杂。
吐蕃军的军营正坐落与众龙驿上,营旁可视处刀山戟海在朝阳照耀下闪动点点金光,营盘之中七扭八转,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队队巡营士兵精气十足、整然有序。
杜荷站在西面一处较高的丘陵,望向已经近在咫尺的吐蕃军营,脸上是毫无表情,但心底却也不得不暗自赞叹:“这松赞干布,果非浪得虚名之辈。”
随着杜荷查探敌阵的有张亮、刘兰、牛进达与薛仁贵。
张亮深思许久道:“观其营,知其能。单看这营盘的布置已能感觉到主人胸中韬略,非同小可。我们这一次的对手,不简单那……”
牛进达道:“大总管加速疾行,抢先抵达众龙驿,果真是正确的决定。你们看,吐蕃的营旁虽好,可防御措施,却并不多,以我军长于攻坚的特姓,攻破他们的防线,不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但如果我军受到了钳制,拖延了行军速度,让他们在这种地方修好了防御工事,我们想要用小代价,拿下众龙驿就不容易了。”
刘兰知道牛进达说这话的理由,接话道:“牛将军说的不错,这里沟壑纵横交错,部队根本无法形成整齐而密集的方阵进行攻坚,纵然在兵力分配上有优势,却也发挥不出来。”
他们两人互望一眼,唐军战无不胜,因此所有唐将一个个都满怀自信,这发现敌军,本能的打算将他们击溃,来个开门红,可杜荷却让他们被动防守。固然不久前因为杜荷表态,让他们意识到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需要齐心协力,方能取胜。可这种齐心只是目标一致,不想拖彼此后腿。并不是对一个主帅,无条件的信服,对于他的命令遵从了,心底却有些抵触。如今见到吐蕃的营地,他们方才明白杜荷的用心,也有了小小的服气。
杜荷望了一眼薛仁贵,问道:“仁贵,你有什么看法?”
薛仁贵道:“末将的看法与几位将军一致,都觉得地方主帅松赞干布有着出色的干略。较之吐蕃军,我唐军有三大优势:其一、将士素质,唐军战斗力及在大规模的团战中,军与军之间在战场上的配合,天下无对,吐蕃难以相比。其二、兵力上的差距。大总管带来了十三万大军,而吐蕃举国之力,不过十数万。平都山口让象雄灭了两万,钦陵又带走两万前往平都山口,众龙驿里的吐蕃军打到顶也就是八九万的样子,与我们之间有着四五万的差距。其三、吐蕃新败,又不战而退,士气必然受到影响,反之我们因为他们的不战而退,大受鼓舞,在士气上也占有上风。而今这三大优势,在众龙驿这里,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了。”
薛仁贵说出了张亮、刘兰、牛进达都没有想到的细节问题,让三将大为惊愕。
杜荷笑着点头,这也是将与帅的差距。
薛仁贵有帅才,他思考的方式从大局入手,再思考细节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张亮、刘兰、牛进达三人则是将才,他们并没有想的那么深,那么细,考虑的只是如何才能攻破众龙驿,取得眼前的胜利,而不是长远的解决方式。
“仁贵分析的不错,我唐军最擅长的即是配合,尤其是军与军之间,进行大规模的战斗,然而这众龙驿却不适合大规模作战。我军兵多,但众龙驿地形复杂,兵再多也是无用,不能一并齐上。另外士气问题,也是关键。自古即有一而盛再而衰三而竭的话。我们现在士气正旺,若不乘此机会打破前面两大弊端,士气的优势,也不复存在。一个地方,破我军三大优势……不佩服都是不行。”
他先淡淡的赞了两句,接下来话音却是一转道:“不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伎俩都是纸老虎,不堪一击。松赞干布确实机关算尽,可那又如何?我军确实擅于进行大规模的军团作战,但这并不代表,小规模的战斗,我们就是人人捏拿的软柿子。同样的,发挥不出兵力上的优势,又如何?我大唐自从立国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例,何曾少过?不依仗兵力上的差别,一百对一百,我们难道就会输?松赞干布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没别的说,一个字‘打’……”
张亮、刘兰、牛进达三将精神一阵,从薛仁贵分析之后,他们就有些遗憾,觉得不能够痛痛快快的一决胜负了。谁知杜荷后来,话风突变。慷慨激昂的话语,也让他们精神亢奋,皆觉得杜荷说的完全在理。就算松赞干布能够将唐军的优势,降至最低,也不意味着能够战胜唐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