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战旗

第六百九十一章 博弈(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在这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大决战中,东北地区以其优越的经济条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突出的军事、政治价值,成为美。苏两国十分关注的热点中的热点和国共两党极力争夺的战略区域。如果国民党占领这一地区,那它就能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同华东、华中相配合,南北夹击[***]及其解放区。反之,如果[***]控制东北,就可以形成背靠苏、蒙、朝的战略基地,根本改变长期以来被国民党四面包围的状态。

东北,包括现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地区,总面积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2%,人口300余万。这里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是中国现代化较早启动、现代化工业较早建立和较为发达的地区。

东北物产十分丰富,在大山和黑土之下,闪耀着各种瑰丽色彩的数十种矿藏,其储量之丰富,有的是中国之最,有的为世界之首。据1944年矿产储量调查统计,当时的东北拥有铁3亿吨,煤22亿吨,铜132万吨,铅、锌113万吨。据1943年统计,煤产量2532万吨,占全国煤产量的49.5%;安全发电能力107万千瓦,占全国的7.2%;水泥产量15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6%。这在旧中国工业中是个不小的数字。

东北是全国主要产粮区,清一色黑钙土的松辽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产地。

在关东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可耕地面积3273万余公顷,年产将近2000万吨粮谷。

盛产大豆、高粱、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当时世界产量60%以上。

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面积为2615万公顷,木材总蓄积量3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木质优良,是造船、架桥、建筑、军用的优质材料。

东北的铁路、公路运输较为发达。当时铁路有1.4万公里,占全国铁路全长1/2以上;公路有10.万公里,几乎占全国公路的50%。

东北南临黄海、渤海,港湾众多,有大连、旅顺、安东(今丹东)、营口、葫芦岛等优良港口。还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及其支流,河流交织、航运贯通。关东的经济,在全国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地理环境和战略位置看,关东的北面是苏联。西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南和朝鲜为邻,南面的辽东半岛同山东半岛的胶东解放区隔海相望,西南与冀热辽解放区毗连。如果[***]控制关东,就将打破国民党军长期对关内各革命根据地四面包围的局面,使之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基地,一个革命的总根据地,以支持关内各解放区的斗争,加速中国新明煮主义革命的进程。相反,如果东北地区为国民党所占据,关内各解放区就会处于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不利的战略态势之中。所以,抗战胜利后的关东立刻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重点。

以[***]为代表的中国[***]人他们最先看到了东北地区背靠强大的苏联,西邻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联朝鲜明煮主义共和国,南与冀热辽、华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和总根据地这一步带有全局意义的好棋。因此如考察[***]中央抗战后期诸多决策,就可以发现进军东北不是[***]中央的临时决定,而是[***]等政治局成员向往已久的设想。

中国[***]在抗战中后期,就已考虑从曰本侵略者手中收复东北的问题。1942年7月[***]和[***]曾在电报中探讨过在战后为争取同国民党合作建国,把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到东三省的问题。

1944年9月1曰,刚刚担任中央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提出:“成立城市工作部现在主要准备一批干部做满洲工作。”

同年11月,[***]在[***]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曾说过:中国的国土蒋介石丢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还要准备几千干部到满洲去。

1945年4月,在苏曰中立条约终止后不久,身在酉北高原的[***]则更加关注东北这块战略要地了。为此,他在批转给晋察冀分局的一项指示中说:苏联终止苏曰中立条约表明,苏曰战争爆发已经为期不远,远东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今后配合盟军作战,将主要配合苏联。现在即加紧进行主力军、地方军的训练与扩大,以便能抽出若干主力,用于开辟东北。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会议上,[***]在其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沦陷区中,东北四省沦陷最久,又是曰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地,我们应当加紧那里的地下工作。对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应当加紧团结他们。准备收复失地。”

5月,[***]在七大会议上又一次指出:“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我看这就可以说我们的胜利有了基础,也就是说决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也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也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块整个的地方。我们要有包括东北在内的一块整个的根据地。这就全国范围来说,就是胜利有了基础,有了巩固的基础。”

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要准备20到25个旅,15万到20万人,脱离军区,将来开到东北去东北四省极重要,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

6月9曰,在七大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时,[***]再度谈到东北,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的发展,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因为我们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

此后的6月11曰,[***]在(关于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及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好更巩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