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茅草屋顶上,还压着大大小小的石头,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用的,也不担心半夜石头掉下来,刚好砸在脑门上。有的茅草屋上面,还长着茂密的黄瓜藤,就是没看见黄瓜的影子,可能是季节不对。不知道谁家的屋檐下,挂着很多干透的葫芦。
茅草屋前面的臭水沟,黑的好像是倒了墨汁。因为天气冷,水流好像都被冻住了。隐约能够看到被冻死的苍蝇,也不知道被冻死在里面多久了,恐怕至少得几个月吧?牛虻嗡嗡嗡的叫声,显得格外的刺耳,可是看不见牛在哪里。空气中不知道弥漫着什么味道,整个人仿佛置身于后世混乱不堪的棚户区。嗯,准确来说,后世的棚户区,都要比这里好多了。
“二愣,我家在这边啊。”
忽然间,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来。
不用看,就知道是耗子,嗯,他的大名叫做杨大浩。
耗子走过来,熟稔的说道:“小丫正在给你煎药,你要不要过来坐一下?”
张准摇摇头,迈步向前。
他要观察观察周围的地形。
这是一个军人的习惯,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第一时间要熟悉的,就是周围的地形。只有将四周的地形全部都搞清楚了,万一有突发事件,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明末是实实在在的乱世,人命如草芥,崇祯七年以后更是如此,他可不想再次遗憾的死在别人的手中。
如果他死了,他就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哪怕是最小的改变。如果历史的进程无法改变,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女儿,就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他必须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发挥作用!
有了前世的教训,张准现在不相信任何的正义公理。
他只相信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二句话是:乱世人命如草芥,有刀就是草头王。
“二楞,你去哪里?”耗子急忙跟在他的后面。
“我随便走走。对了,我对这里基本上没有印象了,你帮我介绍介绍吧。”张准说道。
“烂地方有什么好介绍的。”耗子满脸的不情愿。
“好歹这里也是我们的家乡啊!”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耗子只好絮絮叨叨的解说起来。
按照朱元璋当初的规定,每个千户所应该有1120名军户,每个卫应该有5600名军户,这是标准的编制。除了军户之外,还有小旗、总旗、镇抚、百户、千户、指挥佥事、指挥同知、指挥使、都指挥使等各级军官。卫所参加是大明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废弛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军户逃亡不断,现在浮山所在册的军户,只有不足450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