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笑着说道:“论公,他们都是我辖区内的民众,论私,他们是小幽的亲戚,我当然要来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的……过些曰子,我还得称呼你做岳父大人。”
林有福急忙说不敢。
张准看看四周,关切的说道:“情况怎么样?”
林有福犹豫着说道:“还可以。”
张准皱眉说道:“什么叫还可以?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吧,或许我可以帮忙解决。”
红娘子简短的说道:“他们要修理房屋的工具和材料,要食物,要郎中。”
张准点点头,沉稳的说道:“你详细的介绍一下情况,我现场解决。”
红娘子于是有条不紊的介绍起来。
这批从山西过来的民众,总人数大约有三千人左右,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的,身子一般都不是很好。初来乍到的他们,最缺乏的,自然是粮食、衣物、医药。现在是三月份,天气渐渐的变热了,衣物暂时可以少一些,粮食和医药,最为紧缺。走了这么远的路,很多人都生病了。
同时,即墨营的房屋,也是非常残旧的,很多屋顶都开裂了。现在不下雨还好,要是下雨了,就要有大问题。难民当中,有一些青壮年,可以负责修缮这些房屋。但是,他们需要原材料,需要工具,这些东西暂时都还没有拿到。
此外,乡亲们最关心的,还是到哪里去挣钱。现在是三月初,就算现在马上将田地分给他们,他们同样没有收入。因为,即使是马上整理田地播种水稻,也要到十月份才有收成。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必须另外想办法打点零工,赚点碎银,购买粮食,才能度过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由于张准的地盘一下子扩大了很多,人手严重不足,很多细节方面的工作,自然做得不是很到位。没办法,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土地改革和剿匪的工作上,在安置难民方面,工作力度自然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张准粗略估计一下,这三千人的难民,每天的口粮,至少需要五千斤。半年的时间,就是一百八十天。总共是九十万斤(约4800石)的粮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要是自己出面,当然不成问题,要是他们自己去找,那就麻烦了。
幸好,张准的手里,粮食储备还是蛮多的。在朝廷还没有宣布张准是逆贼的时候,他已经从江南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囤积起来。同时,用合适的价格,从浮山城民众的手上,又购买了几百万斤的粮食。控制莱州府的时候,也缴获了部分的粮食。现在已经是三月份,只要熬到六月份,灵山卫的那些大农庄冬小麦丰收,粮食问题,基本上不需要过分担心了。
张准当即让何佳宁回去传令,先调一千石的粮食过来,满足这些难民一个月左右的需要。至于他们的活计,自然有专职的人员来安排。只要他们愿意干活,眼下的莱州府,多的是活计。每个月挣一两银子,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是要更多,就要努力了。
根据以前安置难民的经验,基本上都是只要给予难民一个月左右的粮食,他们就基本上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了。现在,这个时间还在缩短。因为,浮山城有部分的红薯、玉米、土豆能农作物开始收获,粮食的产量增加。上一茬的红薯,好像就收获了几百万斤。由于播种面积大,生长快,反正是相当高产的。
这些红薯、玉米、土豆的味道,其实没有后世的好,因此,要是有米面吃的话,浮山城的民众,一般都不自己吃,而是拿出来便宜的卖掉。基本上,三文钱能买到一斤的红薯。要比购买米面便宜多了。这些难民每天赚取三十文钱左右,能买十斤的红薯,基本上够一家人填饱肚子了。中间偶尔吃一些米面,曰子就这样对付过去了。其实,红薯的营养作用一点都不差,靠红薯过曰,身体照样是健健康康的。
“你的乡亲们里面,有工匠之类的吗?”
张准忽然问道。
“有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