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骑兵使用长矛、马刀,后装备手枪、马枪;有的配铠甲,编入重骑兵。马枪兵装备最好的武器,配有马枪,是精锐骑兵。骠骑兵较轻捷,最早出现于匈牙利和波兰,由贵族组成,以后遍行于欧洲军队。猎骑兵出现于十八世纪下半期,由守林人、猎人、山民中选拔人员组成,长于散开队形作战,以及担任警戒、侦察、追击等。
骑兵的基本作战单位是连,通常配马一百四十匹。三至四连为一骑兵团,团以上有骑兵师和骑兵军团,所辖团的数目不很固定。拿破仑在步兵师中,也编入一定数量的轻骑兵。
拿破仑时代的炮兵,有飞跃的发展,正式成为兵种。
法国十分重视炮兵学理论的研究。被称为法国“炮兵之父”的琼?巴普蒂斯特?格利包佛尔于1776年任法国炮兵总监时,改革了炮兵,发展了较完整的炮兵系统,其中包括专门训练的炮兵部队和学校,用于野战、攻城、海防和要塞守备的专用炮兵武器;并且改进了炮架、炮结构和编制,采用标准型制,炮架零件可以互用,重炮可以分解,各种运炮工具只需七种车轮和三种车轴就够了。
因此,轻型炮(四、六磅核弹炮和六英寸追击炮)普遍装备陆军,要塞炮采用回旋式轮子,可在半圆形的轨道上滑动,调整方向,并且开始以炮的口径而不以弹丸重量来计算火炮的大小。拿破仑在这个基础上,又改进和发展了法国炮兵,使之进一步标准化和轻便灵活,并增强运动姓,编制也更为合理。拿破仑第一次使炮兵成为一个读力的兵种。
军队人数和拥有炮数的比例,各国并不一样。拿破仑认为每千人有二门炮就可以了,这一比例后来成了常规。此外,每门炮携弹量约为二百发,其中四分之一左右为霰弹。徒步炮兵连一般配炮八门,骑炮连配六门。
“能理解吗?”
张准看着杨致远、邹明加的脸色。
“有点困难。”
杨致远实打实的说道。
邹明加则是迟疑片刻以后,然后缓缓的摇头。
他两个土生土长的明国人,根本不知道拿破仑是谁,张准要他理解拿破仑的战术,的确有点勉为其难了。这也是张准单独找他俩说话的原因。张准不想让太多的人,到处追问这个拿破仑,到底是何方神圣。
“那……我们再说说戚家军。”
张准饶有兴趣的说道。
既然拿破仑无法理解,那只好在戚继光的身上着眼了。
作为后来者,张准有一个不知道是优点还是缺点的习惯,就是接受的西方军事理论比较多,对老祖宗的东西,反而有点陌生。这不能说是他的错,是他所在的环境决定的。他所接受的学识,都是上级教导的。对于戚家军,张准还真是不是很熟悉。
但是,他不熟悉,并不代表就没有熟悉的人。事实上,在他的周围,绝不部分人,都对戚家军的编制很熟悉。须知道,在明朝的历史上,戚家军这个名字,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事实上,它的确是载入了史册。
万历中期,戚继光病死,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四五十年的时间,但是,提到戚继光的名字,所有的军户,无论是贫穷的还是赋予的,无论是最底层的军户,还是卫所的高官,都不能不从内心里佩服戚少保的存在。哪怕是张居正的政敌也不例外。
在戚继光死了以后,他的军队,还是创造了不少的辉煌的。李成梁军队的底子,其实就是戚家军。浙兵,在当时,就是强悍战斗力的代言。即使在和鞑子的战斗中,浙兵也从来没有丢过脸。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只是随着戚继光的远去,浙兵的地位曰益降低,兵力曰益萎缩,最终完全消失不见了。
戚继光的基层战术单位是“车”或是“队”,车营及辎重营是“车”,马营及步营是“队”。马营及步营是第一线主力战斗部队,全营官士兵全部挂甲上阵,车营及辎重营是辅助支持部队,车正(含)以上官佐才有挂甲,车兵不挂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