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突然年轻了?缓过劲来的龙静想了半天,想起了那井水,云蒸霞蔚的井水,难道是它起了作用?难道那是神奇的井水?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啊!
“要热水吗?”这时外面的妇人在门外道。
“啊?啊!不用了,马上就好!”
龙静连忙应声,稳了稳心神,年轻了,这是好事,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事!可爷爷说了有因就有果,爷爷又说了天下没有白吃的饭,有得必有失,年轻了这是得了,那么失的还不知道……乱七八糟地想着,放下镜子,嗅到衣服有些酸臭,可这不是洗衣服的时候,只好叠起来一股脑套上装零食的大塑料袋子塞进背包,鞋子袜子套了另一个塑料袋也塞进背包,然后从行李箱找了换洗的衣服。出来的时候是深秋,早晚很冷了,拿的都是厚衣服,挑挑拣拣,找了件黑色套头针织衫和一条旧牛仔裤。上衣是修身的,还好,只是裤子有些肥,里面的胸罩有些松,年轻了变瘦了,不过身高却没有变,自己当年十六岁的时候也就一米六十多,这真是不可思议!
穿好衣服倒了水,拎着背包拖着行李厢把门打开出来,那妇人正忙着什么,听到门响,回头,一下子愣住,好个清爽的小姑娘啊……嗯,这衣服怎么这么古怪?
“大……大婶……”想到自己十六七岁的样子叫人家大姐实在不像话,马上改了口。
妇人像是满意地很。
“这就对了嘛,小丫头才多大,就大姐大姐的叫!”说着摸起一个碗盛了碗什么,又从一个盆里拿出一个高粱面的饼子递给她,“吃吧!待会给你们发衣服……你没有衣服吗?怎么穿的这个样子,这是里面穿的吧?”
龙静怔了怔喃喃地道。
“我们那都这么穿,你们……”为什么不这么穿!
又像是要面对那些解释不通又叫人心慌的现象,心情一下子变得有点遭。
“哦,你是北疆人?”妇人目光落到龙静的短发上,说完又自顾地点点头,“我说呢,北疆人不产布,大人都没几件像样的衣服,别说孩子了……小丫头啊,你来这边算来对了,我看你也不要去什么青州城了……对了,你去青州城寻亲吗?”
龙静站在门口,边吃边听妇人说,碗里的是玉米粥,涩涩的,手里的高粱米面饼也是涩涩的,虽然都难以下咽,可饿了的她还是吃得很痛快……奇怪了,她怎么老感觉饿呢?
妇人多话这是好事,最好把自己的疑问都解答了,自己也就不用费劲地一遍一遍问了。她第一次感到问话的感觉实在不好,特别是鸡同鸭讲的情况下。正认真地听呢,见妇人问起她是不是去青州城寻亲,小小纠结了下点了点头。算了,就当寻亲吧,不然解释起来太麻烦了。
“是这样啊!”妇人点点头,“青州城,没听过。”
龙静好个失望,蔫蔫地旁敲侧击问了几句,每问一次妇人都说一大堆,可她却越听越疑惑。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对老百姓来说天下太平才有好日子过,就算天灾也没什么可怕的!这地方地广人稀,朝廷又有意在这里屯民守边,一口人可以分到六亩田,这可是中原一带没法比的,虽然土地差了点,可伺候伺候也能长庄稼不是,长庄稼就有粮食吃,有了吃的才能安居乐业不是……”
从妇人的话里再到脑补,再到转化,龙静大致明白了一些情况。
大周国刚刚结束战争十几年,这里是当年的战区,把一个叫福国的对手打走后这里也就成了无人区,大周国便下令叫活下来的士兵们就地驻扎成家立业,保卫边疆,可十几年过去,人口还是很少,于是又下令将各地受灾的人们迁徙到这里安置。妇人说了,这地方地广人稀,田是有的是,就是比中原差些,可只要吃得下苦受的下累还是能活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故土难离还是这地方实在太偏远,太苦寒,老百姓能有出路都不愿意到这里来,来这里的都是没活路了,或者朝廷强制执行的。嗯,强制执行很少。不过即使这样,这里还是慢慢发展起来,古城是凉州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单是阳谷县这一代大小镇子也有十几个,朝廷为了鼓励人们积极来这边安居,除了一口人能分一亩田外还有第一年减免税,第二年半税,大小官员政绩的考核人口排在了第一,蒙学、乡学免费,县学和府学成绩好免费,成绩突出优先推荐国都长安学习等等。所以各处官员,从上大小都为人口较劲,不关哪里的流民只要来了自己的地盘上都会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吃的穿的暂时供着,留下的还会给一笔安家费,当然数目不多。不愿留下的……还没有吃完了喝完了离开的。先前跟龙静在院门口说话的那个妇人姓边,是桥头镇的乡绅,这个院子就是她出资置办的,专门接待来桥头镇的流民,说话这个妇人也姓边,是边乡绅家奴,在这里专管流民的暂时生活。边乡绅和阳谷县的知县是同宗……
当晚龙静躺在土炕上,枕着背包,挨着行李箱,手摸着发给她的衣服,粗布、斜襟,布带子,回想着这些,久久不能入睡,听着炕上其他女人的呼吸、梦呓,怎么感觉这么荒唐呢,这么不真实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