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西面也是一个走廊,朝南两大间,洗漱室,洗浴室。北面一大一小间,大间做厨房杂物间,到时候酸菜缸、水缸、咸菜缸、锅碗瓢盆,甚至粮食等等都可以放在这。小间在里头,这里盘了两个锅灶,一个是烧西面的火墙,给走廊和浴室供暖,另一个锅灶走的是北墙火墙,给杂物间供暖,这也是为了积酸菜,因为酸菜在冷的环境下是不容易酸的。
唯一遗憾的是和东面走廊一样没法开窗户。
浴室用一道琉璃门分了两部分,靠门口的是更衣室,里面才是浴室,一个为龙静量身定做的浴盆架高放在西面的火墙下,南面窗台加宽,这也是个火墙,和洗漱室的南窗户下的火墙相连,厨房的西面那个火灶就是为它供热的。
洗完澡坐在暖暖的窗台上看着窗外小院的景色,再喝点什么,小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洗漱室南面的窗台依然是加宽的,上面可以放洗脸的盆子什么,东面砌了一溜和窗台平齐的土柜子,里面可以放洗漱用品,上面是拉着木杆,雨雪天可以挂衣服。
沿着东面回廊的土质楼梯上二楼,北面是一道走聊,南面设了三间屋,烟道是和一层共用的,火墙是独立的,需要现烧,没有盘炕。
走廊的西头开门就是西面的露天阳台。
之所以把阳台设在西面,是因为一层西面房间少,承受力没有东面大,东面的房屋多,每一面墙几乎都是承重墙。
整个房子地面铺的、贴的,锅灶以及锅灶周围的墙壁都是从河里捡来的片石。墙壁、顶棚抹的是白色黏土,所有壁橱都是土砖砌起来的,里面隔板是琉璃,外面用木头做的四框,按的木门,拉手是镂空的。横平竖直毫无花哨,简单实用,整洁大方。
院子就比较简单了,屋子距离院门口五米,屋门口是三米宽的石台,和屋里地面平齐,玄关与院门口形成一条直线。下了石台由三级一米宽的石阶延伸到院门口。院门口是一米半的宽度,木质大门,往里开。院门口铺了三平的石板,和通往主屋的石阶相连。院门两边,龙静用废木料做成的花盆摆在那,里面是移植的野花,现在开的正旺,看着就很亮眼。野花不娇惯,不用特意伺候,非常省事。
在院墙上嵌入了一块木牌,上面由村里的蒙学先生执笔,张婶用火钩子烫出来的一行字:凉州阳谷县桥头镇靠山屯后街三三号龙静寓所。
这趟街只有三家,她正好是最里头的。
而这个小小的门牌号码一出现,就大受欢迎,靠山屯家家仿效,村婆婆下令,同一排号,没想到的传到别的村,也是受到了欢迎,一时间你家按门牌号了吗成了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后来官府将门牌号各处推广,登记造册,方便了很多。
这都是后话。
院内的石阶两边也都是移植的野花,围着菜地。绿油油的青菜,五颜六色的野花,忙绿的蝴蝶蜜蜂,如果再加上几只小猫,几只小狗,俨然一副生机盎然的乡野情趣图!
石阶的东面石台下是个葡萄架,现在葡萄刚种上,还没爬满。葡萄架下的石台上放着一张石桌,一边放着几只石凳,石桌上有个凹槽,用来烤肉、涮锅子的。约上几个好友坐在这里欣赏着葡糖,野花,那真是又好看又好吃,心与胃都会得到满足。
石阶的西面石台下是一个和葡萄架一样高的花架,移植了不少爬蔓的花,这是为了叫人洗澡时抬眼就能看到花。
花架的南边盖了一个两米高的井房,里面是口井,门是镂空的,带着锁,这是以防孩子们进去。
屋后比屋前地方大,西北角是个猪圈,里面设了厕所。在乡下厕所是个很可怕的地方,即使在龙静的老家现在的厕所还挺可怕,就是挖个坑,上面放着几根木棍,简直是……太恶心。龙静用惯了现代的卫生间,无论如何是忍受不了的,这些日子方便都是打野战,现在到自己做厕所了,尽力做到最好。
四平的空间,地上铺着石板,左右上下贴上片石,坑位由北向南,北面留出一个两巴掌的空隙,形状像T台,下面是往北墙外倾斜斜的石板,夏天的时候用水冲很方便。墙外这个部位是个积粪的坑。朝西的上方按了一个长形的小纱窗户,既挡苍蝇又透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