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有一条能让我们旱涝保收的水渠,那就是天大的喜事,我们秦人就有福了。从此以后,关中之地将是天下间最为富饶之地。”
“好是好,就是这财力人力物力消耗极大,没有数载时间不可能完成。”
“这不算个事呀,你莫要盯着眼前,要看得长远。眼下的消耗是大了些,可是,一旦水渠修成,关中就是旱涝保收,再也不用担心洪灾旱灾了。要不了几多时间,就能粮满仓,吃都吃不完。”
“嗯,也是这个道理。要不是担心有灾患之年,不得不存粮,我都要多养些家畜家禽,到时,我们的肉就更多了,曰子过得就更好了。”
秦人说着修水渠的事儿,越说越是兴奋,越说越是欢喜,巴不得立时修成。
“隆隆!”就在这时,只听一阵闷雷似的蹄声传来,秦人寻声望去,只见一队秦军锐士护卫着长长一列车队。
“那是王旗,是君上到了。”
“还有太子!”
“王太孙来了,王太孙来了。”
“上将军来了!上将军来了!”
“丞相来了,丞相来了!”
秦人望着辚辚驶来的车队,无不是扯起嗓子大吼,眼里一片火热。
这支车队不用说,当然是秦昭王、太子嬴柱、王太孙秦异人、上将军白起、丞相范睢、国尉司马梗、客卿乐毅、荀子、公孙龙子、徐夫人……凡是能来的全来了。
之所以来得这么整齐,是因为他们深知这水渠的重要姓,关系着秦国能不能统一天下的大事,在这破土动工的曰子里,要他们不赶来都不成。
秦昭王他们下车,郑国、李斯和蔡泽忙赶来相见。
“好!好!好!”秦昭王执着郑国的手,在郑国手背上轻拍着,一脸的亲切笑容,打量着郑国,极为赞许。
感受着秦昭王发自内心的赞许,郑国激动难已,眼泪在眼眶里滚来滚去。
他是一介布衣水工,在韩国很不受人重视,遭人白眼,受人冷遇是家常便饭。然而,他来到秦国后,一切都变了,秦国对他极为礼遇,就是秦昭王见了他也是礼敬有加,没有一点儿国君的架子,就如同老友见面似的。
这种礼遇,要不是郑国亲身经历,就是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君上,在动工之际,您说上几句吧。”郑国吸口气,平复激动的心情,冲秦昭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