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第123集 角度就是装甲(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哈哈,又跳弹鸟。

再次射击。这第三枪打在了装甲车车顶的机枪护盾上。这次没多少火花,而且向小强马上发现,护盾上多了一个枪眼。

这次打穿了。要是战斗中,后面的那个机枪手就已经死了。

“嗯,打穿了,”旁边张绍衡开口了,眼睛还是贴着炮镜,声音尽量沉稳地说道,“机枪护盾打穿了。”

一个泰平记的专家马上接过去,神情自若地说道:

“喔,很正常。护盾只有8个毫米厚,而且斜角很小。嗯,很正常。”

向小强没有接茬,仍然贴着炮镜观测着。这对这些人来说,当然是常识。200米的距离、近乎垂直的角度,7.92毫米钨芯弹反坦克枪要再打不穿8毫米钢板,那……那向小强就要跟泰平记大量定制这种钢板,加装在明军所有坦克和长江防线上的钢堡上了。。

王鹤翔开口了,轻描淡写地说道:

“护盾可以往两侧加大斜角。不要现在这样一块平板。这样近距离可能还挡不住反坦克枪,但远距离会好一些。”

张绍衡转过脸来,呵呵笑道:

“王大人说到点子上了。”

……

接下来又打了7发碳化钨子弹。其中5发打在车体装甲上,全部跳弹,没有一发打进去的。但是另外两发打在了机枪护盾上,全部打穿。

然后两名士兵又扛着一只更粗大的反坦克枪上来了。。这是大明自产的12.7毫米反坦克枪。向小强知道,大口径反坦克枪,这也是未来几年反坦克枪的主流。

又打了10发,7发跳弹,3发打穿装甲板。

这个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南京保卫战中,就有大明的疾风-33装甲运兵车前装甲无法抵御清军12.7毫米反坦克枪的问题。看得出来,这次疾风-36针对这个问题作了改进。加厚了3毫米装甲,加大了装甲板倾斜角度。于是,防弹效果大大增强。

而且向小强看得出来,加大倾斜角度的作用远大于那3毫米加厚的作用。现在的疾风-36前装甲是18毫米厚。18毫米装甲,作为装甲车来说已经是不薄了,但对于大口径反坦克枪来说,击穿这个厚度还是容易的。但是现在加大了斜角,于是,本来可以轻松打进的钨芯弹就被反复弹开。

向小强想出了一句还算满意的话,微笑着自言自语道:

“角度就是装甲。”

“角度就是装甲,”张绍衡马上接了过去,也微笑着点点头,“精辟。非常精辟。向大人,敢问这句名言的出处在哪里?我很喜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