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殿,是外宫之中皇帝处理政务的大殿。
此时,御书房内,沐无忧正与上官焰密谈,说到后来,一掌击向龙案,“这群臣子,享着高官厚禄,整日想的却是如何拉帮结派,收拢权势,没几个真正为百姓着想、为朕分忧的。必须制定出严谨的考核制度,让他们自己鞭策自己。”
上官焰瞅了皇帝一眼,轻叹一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臣们想着为自己的儿孙多谋些财产、多谋些出路,也是无可厚非。您的考核制度设定得再完美,他们也能钻到空子,一个人钻不到,就会联手来钻,这样反而不好。”
沐无忧知道这极有可能,重重地“哼”了一声。
上官焰继续道:“静安太后的娘家势力不可小瞧,澄亲王又是在朝中久植根基之人,朝臣们离心,再正常不过。况且这种状况,哪朝哪代都有,所以对君主来说,制衡才是最重要的学问。历朝历代都有一条制衡的捷径,陛下您却不愿意用。”
闻言,沐无忧抿紧双唇,紧靠椅背,不吭声,不接话。
上官焰见皇上今日不象往常那般抵触和恼怒,便大着胆子劝道:“其实很简单,娶几位手握重权的大臣的女儿,就冲他们外戚的身份,就不得不离开权利的中心;再娶几位有离心的大臣的女儿,就能令他们为了自己的家族与您同心同德。”
“朕不想靠几名女子来治理江山。”
“这哪是靠女子来治理江山?后宫不得干政,朝中的事她们一律不得多言。您只是让朝臣们知道,您看中他们的学识人品,相信他们教女有方,才愿与他们结为亲家。”上官焰顿了顿,哂然道:“其实在我们尚未知道会有今日的成功之前,不就讨论过这个问题?臣犹记得那时您是很赞同的,而且还很有信心让后宫平静无波。说来说去,您现在就是怕皇后娘娘会不满,对不对?”
“其实,您反正已经纳了两位皇妃了,再多纳几个,也是一样,皇后反正要生气。索性让她一次气饱了,日后与您心意相通,这样多好。”
沐无忧紧抿着唇没出声,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发觉皇帝不好当,根本就是太难当了。
朝堂之中,根深蒂固的世家、新晋的官员、无法进入权利中心又想掌权的外戚、始终有异心的澄亲王、太后一党,以及他们背后的明的暗的势力,和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爱恨纠葛,使得他所作的每一项决定,都必须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再平常的奏折、再小的事务,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动摇朝政的引线。
这些不务正业的官员,已经成了朝中的毒瘤。想一刀削去?那么,你就会发觉,它早已与自己的身体血脉相连,除去之后,自己必定血流如注,一个弄不好,还会失血过多而亡。
因此,他不单要考虑百姓的褔祉,还要顾虑官员们的利益,既不能给得太多,以免养出狮子大口,又不能给得太少,以免他们心生不满而去盘剥百姓,他想让官员们多想想百姓,少想想自己的家底,多做实事,少拉帮结派相互打压,为此,他整日殚精竭虑却收效甚微。
难道真的只有充实后宫一途吗?
上官焰还在继续唠叨,“不是臣想说皇后娘娘的不是,而是皇后娘娘自己办事太过不妥当。她是您的皇后您的妻子,最应该站在您的身后支持您的人,可她都干了些什么?先不说她帮沐铭天这个贼子这事,就在联姻一事上,居然不顾国家利益朝廷大统拈酸吃醋,还吵着要回家乡。贤、良、淑、德,她占了一个字没有!”
“够了!”沐无忧听不得别人说温筱晚的不是,终于出言喝止。
其实,事到今日,他也发觉除了广充后宫平衡朝局之外,难有既快且有效的法子。可是一想到晚儿决然的话语,他的心头就是一阵钝痛。她真的打算为了这个离开他吗?就算他的心始终如一地放在她身上,也不能弥补吗?
凤目再一次往殿门口睃了一眼,终于听到一串又快又急的脚步声,是安从回来了。沐无忧的眼眸不由得泛起希翼之光。
安从敲了敲门,得到皇帝的许可后,才入殿禀报,“奴才已经传了圣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