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第一百二十六章 通商有争议(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王旁见李锡哩有难言之隐,看样子是被打劫了。王旁一笑也不再问,他将李锡哩和薛向互相做了介绍。

李锡哩说明来宋国的来意,天明要继续赶路。三人稍坐片刻,薛向起身告辞,王旁送至门外,薛向停下脚步问到:“这西夏人这副打扮,还支支吾吾莫非有什么阴谋。”

王旁笑道:“薛大人有所不知,看来这西夏人是逆天了。连官员都敢打劫。”

薛向见王旁说的如此肯定,更加疑惑问道:“王侍郎,这要是西夏官员在宋国境内被打劫,岂不又是找麻烦的借口。”

王旁心中有数,他笑着说到:“薛大人无须担心,这人要是在宋国境内被打劫,还不理直气壮的来。”

薛向点着头赞叹到:“有理,有理!”说罢笑着转身离去。

王旁想着李锡哩的表情,心想又应验了一句古话:这才叫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虽然王旁心中觉得西夏人好笑,但转天依然很有礼数的备好车马,又赠送了银两让李锡哩上路。

李锡哩不好意思接受,王旁安抚到:“我到西夏之时,蒙李大人招待,现在你来了宋国我这只是尽地主之宜。更何况此事办好,对大家都有好处。”王旁心知,以后少不了要和西夏打交到,多一个朋友多条路。

李锡哩在西夏受了窝囊气,又收了王旁的银子,一心只想促成此事,他快马赶到汴京,诚心诚意来到拜见仁宗皇帝,商讨两国通商榷事项。西夏使者退下朝堂之后,宋国的朝堂之上又吵吵开了。

这回意见分成三派,一派是韩琦等人,建议趁着西夏局势不稳进军西夏,支持韩大人的义愤填膺的说着;“西夏人一向狡诈,若能攻取西夏,便可免除后患。”

另一派人则是以现任宰相曾公亮为首的,建议就此机会和西夏通商,遵守边境协议。

还有一派人,就是谏官司马光大人,他等韩琦,曾公亮吵的差不多了才不急不缓的说到:“韩大人主张打,请问可否由韩大人带兵出征?”

“你?哼!”韩琦明知道司马光将了自己一军,却也无话可说,韩琦是文官里面的武将,武将之中的文臣,这局面足以让他尴尬,况且自己这把年纪,又是一国宰相,难道他让自己亲自带兵。

司马光转头有看看曾公亮:“曾大人主张通商,如果我们就这样通商,岂不是让西夏人觉得我宋国好说话。”

曾公亮看看司马光,这司马光又要搞什么名堂,他心里不喜欢司马光,司马光属于那种“闷倒驴”。不过自己刚刚坐上宰相的位置,屁股还没焐热,不可多结恶缘。

曾公亮索性将目光投向仁宗皇上,皇上正皱着眉看着朝堂之上。韩琦出师无名,曾公亮光说个通商,具体怎么出师怎么通商都没对策,他看看司马光说到:“君实,如此说可有对策。”

司马光左右看看说到:“启禀圣上,臣没有!”

他说完这话朝堂上一片哗然,仁宗差点没气乐了,但是司马光还有话说:“臣是觉得有一个人肯定有,既不打仗有能在通商榷问题上占尽优势。”

说完他看看包拯,又看看王安石。众人也随着他的目光看看这二人。包大人和王安石一愣,自己又没说什么,不过二人一对视马上明白了,两个人心中都暗骂司马光:“我们家王旁跟你有仇啊?”

仁宗看司马光的眼神,也明白了司马光的用意,他最近很是为慧眼识珠欣慰,王旁在延州这段时间对盐务治理十分得当。仁宗露出病愈以来难得的微笑,立即传下诏书:“急召王旁回京!” 他哪知道,王旁自从送走李锡哩,已经在延州收拾行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