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蓦然间,满朝文武顿时间都炸开了锅,不少人都纷纷指责我口不择言,罪大恶极。
对于他们的指责,我丝毫不以为意。却见董卓立时斥道:“都他娘的给老夫闭嘴!谁再唧唧歪歪的,老夫便割了他的舌头!”
众臣闻言,不禁都立时吓得闭上了嘴。
其实,在临上朝之前,我就私底下稍稍向董卓透露过这番提议。当时他也感到很是诧异,认为这不大可行。
当然了,如此「大逆不道」的提议,难免会受到众臣唧唧歪歪地一番指责,只因他们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实在太根深蒂固了。
然而,朝廷当下腐朽深入骨髓的状况,便已然从事实的角度,证明了儒家的思想并不能真正长久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因而,改制是迫在眉睫、必需要执行不可的事情。
可以说,朝中大臣绝大多数都是极其反对我这番提议的,就连刘协似乎都不显赞同。然而,反对的人虽占了大多数,却并不意味着我的提议就是错的。
却见刘协皱着眉头犹豫道:“少爱卿的提议,还是暂且搁下,待朕回去好生思虑思虑;朕累了,散朝吧。”
“诺。”荀攸应声,便上前一步道:“天子起驾,退朝!”
众臣不禁都拜道:“恭送陛下。”
散朝以后,众臣不禁大都对我冷眼以待。对此,我却面无表情,不以为意。
出了宫殿以后,董卓不禁又问我说:“如今百官大都反对改元换制,如此恐不利我等曰后执政啊?”
我微微笑了下说:“真理通常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他们那些人反对,是因为他们愚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作为就是错的;他们愿不愿意支持,那是他们的事情,只要皇帝能想通就可以了。”
董卓点点头说:“嗯,说的也是;只是,老夫一听到那帮大臣唧唧歪歪地吵个没完,头都疼了。”
这时,一旁的李儒忽然笑笑说:“儒生大都是一班爱唠叨的人,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我禁不住有些意外地看了看李儒,却问:“你之前不也是研究五经的儒生吗,怎么也愿意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李儒却笑道:“话虽如此,儒却也认为尚书令的提议是有道理的;也许,这个国家的体制确实需要改一改了。”
我点点头说:“看来,百官之中还不乏真正有见识的人。”
李儒却道:“哪里哪里,比起尚书令来,儒自问不及。”
我笑道:“你太过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