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娃儿们都长大了,性格都开始有所不同的改变了,优劣良次也都慢慢的体现出来了。
近些年来,吕布的性格开始变得沉默而少言,他的母亲去世了,大姐也在前次鲜卑来犯中战死,所以他难过而自责。他的父亲也为此而难过伤心,渐渐的人也老了几分,没有了先前的那般英俊风采。
说起鲜卑,这许多年来一直都有来寇边,一年少则两三次,多则几十次,近年几乎年年都来。开始的时候,守边将领们都能击溃鞑子的侵犯,但慢慢的因为汉朝廷腐败的愈加衰弱,边疆的军事力量也跟着衰弱,快显得力不从心了。
为何鲜卑会突然的强盛起来呢?这要从桓帝在位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有个鲜卑人,他叫投鹿侯,在匈奴从军了三年,回来以后他的妻子就为他生了孩子。
但是这个孩子人长得太怪胎了,投鹿侯就不想要,想杀掉这个孩子。但是他妻子却不同意,劝说道:有一天我在屋外突然听到天上雷声大作,就抬头看天,然而却有一颗冰雹掉入我的口中,被我吞了下去,到了十月我就生下了这个孩子,所以这个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必定是与常人不同的,只要等到他长大了就知道了。
投鹿侯觉得妻子说的是无稽之谈,就不听她的话,将这孩子给抛弃了。妻子始终不忍,就托人收养了这个孩子,并为这个孩子取名为檀石槐。
果然,檀石槐从小就表现的与众不同,从十四岁起,人就越发的勇武而有智略。有一次,别的部落来他们部落抢掠,他知道了以后,一个人骑马就追去了,把抢掠他们部落的人都打跑了,被抢走的牛羊也都抢回来了,从此开始,他的部落所有的人都开始敬服于他。
慢慢的,檀石槐越发的得人心的时候,就开始制定法规制度,凡是违反的人都要受的处罚。渐渐的没有人敢违犯了,他的威名也达到了一个高度,部落便推他为首领。
自从他当上了首领以后,便开始厉兵秣马,四处征战,周围的许多部落都被他征服了,都听从他的命令,他的兵马也越来越强盛,领土直抵汉朝的幽、并、凉三州。
永寿二年的秋天,檀石槐第一次率兵抢掠了并州的云中郡,只带了三四千骑兵,抢了不少物资回去。到延熹元年的那一年又来了,带的兵依然不多,但是却被匈奴中郎将张奂给击退了,他损失了两百手下。第二年又来雁门,这一次抢了不少东西,而且还掠杀了不少的百姓。
六年夏,率千余起寇辽东属国,汉方无奈。九年夏,开始分兵掳掠边缘的九个郡,这一次有不少官吏也被杀了。于是又遣张奂出击,但那时掳掠这都已经跑远了。
朝廷积患之又无法制止,深感无奈,便想封檀石槐为王,两家和亲,从此化干戈为玉帛,但檀石槐不接受,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掠夺。他将自己的领土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个设一个首领,三个首领都要听从他,每年都要向他进贡。
到灵帝登位的时候,鲜卑人年年都要抢掠个几十次,简直把汉朝当成了他家的牧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张奂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抵御鲜卑之前,他是负责平东羌叛乱的。那个时候东羌与南匈奴都是和鲜卑响应的,而他带了两百多人进屯长城,一边收集被羌人打乱的士兵,一边实施招抚东羌的政策。之后与羌人结好,并联合起来击败了南匈奴,张奂便因功升使匈奴中郎将。
后来,乌桓与南匈奴又来侵犯边界,张奂又施行招抚乌桓的政策,又一次与乌桓联合击败了南匈奴。虽然延熹元年他击退了鲜卑来犯,但在第二年却因故受株连而被免官。后来皇甫规七次上书推荐,到了延熹六年的时候朝廷才又重新启用他,任为武威太守。鲜卑得知张奂又被重用,在后来的几年里就没敢来犯。
重新任职的张奂为政期间大有功绩,朝廷便让他做度辽将军。到了延熹九年,又升他为大司农,并调回了朝廷。鲜卑人得知他离开了,便又联合诸胡袭扰边境。无奈,朝廷只好又让张奂复出,再任匈奴中郎将,总督幽、并、凉三州以及度辽、乌桓两营军事。匈奴、乌桓闻讯以后,共率二十多万军民前来请降,鲜卑也退回了塞外。这一次,张奂将其首领诛除,余众依然用安抚的政策对待。
董卓这个人是比较有本事的,有勇武善谋断,但是脾气不好。他带兵也是一把好手,永康元年,羌地又发生叛乱,那个时候他任羽林郎,又在张奂手下做军司马,因为平叛有功,被升为郎中。后来张奂病逝,鲜卑再次来犯,就让他做并州刺史兼河东太守,负责抵御鲜卑人的侵犯。
之前张奂被升任太常,但因党锢之争遭诬被贬,便呆在家里著书,这一直持续到他去世为止。
熹平六年,鲜卑人又来侵犯,边疆守将在军事上开始感到有心无力,便开始准备战略撤退。
吕良道:“只收拾些值钱的就好,我们要轻车简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