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失地是吕布下一步想要做的事,在第一次覆没中部首领那一万兵马之后,吕布便已经向董卓上报了这事,说自己可能会在短期之内出兵北上,收复原先失去的五原、云中等地,但自己手上的兵马太少,希望他能派兵过来。董卓对于吕布的完胜自然是感到非常震惊的,他回信说自己已经将这件事上报给朝廷了,等朝廷的出征令颁发下来就可以了。
吕布有些纳闷,对于收复失地这样的征事,边境的守官完全可以先行出击,然后再向朝廷奏请,他不明白董卓这究竟是什么用意。其实,董卓也想出征收复失地,若是真将失地收复回来了,那可是大功一件,但他却有些担心手头上的兵马少了些,不管怎么说鲜卑号称有十万的兵马,就算损失了一万,那还有九万呢,咱手头上的这点人马够人家塞牙缝的么?很明显,在董卓看来是不够的,所以他就回信敷衍了吕布说他上报朝廷了,但其实他没有。
所以,吕布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朝廷的出征令以及董卓的兵马,可是现在时机到了,是时候该出征了,但他手上只有几千步骑而已,所以他不禁又为兵马而犯愁了,这点人马怎么跟人家那几万大军在大草原上打呢?无奈之下,吕布只好将原本做好出征的准备给消停了下来,又继续练兵了。
月复一月,日复一日,掳掠者们没有再来,兵马都得到了很好的修整,在这些日子里,吕布手下的兵已经越发的更加精锐了,彼此之间配合的也越发的更加默契了,很多时候吕布都会将他们分成两队,而后各掺入一些次等的兵士,让魏续、成廉、张扬、张泛他们各自率一队彼此对战,不论什么方法都可以用,只要能赢,两队彼此也各有胜负。
接下来的日子里又发生了一些大事,灵帝开设买卖官爵的“西邸”机构,按照官爵品秩的高低不同价格也不同,按俸禄换算的话每百担一百万钱,而有德行功绩的人所出的钱要少一些,出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于是朝廷愈加的有钱了,而这些钱全都进了灵帝的腰包。
不仅如此,灵帝还时常感叹桓帝不会做生意,连私房钱都没有,真是没有自己聪明。他还问杨奇自己跟桓帝相比怎么样?杨奇这人比较硬骨头,但是也算是够圆滑,他说灵帝和桓帝相比,就像舜帝和大禹相比一样。其实,他这样说有一点隐含的意思,就是说你们俩一路货色,干出来的事半斤八两而已。灵帝还是聪明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听出来了,就有点不高兴,也许灵帝不高兴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被比作大禹,而应该比作舜帝,桓帝比作大禹还差不多,他以为自己应该不桓帝强才是。但可惜,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是什么货色很多人都清楚,唯独他自己不清楚。
有一天南匈奴的老单于死了,他的儿子栾提呼征继承了他的位置,但是他的位置还没有做热,就因为和护匈奴中郎将张脩有矛盾,而被张脩给干掉了。所谓近臣不重,远臣轻之。朝廷的腐败是因为皇帝身边得宠的都是一些没大本事的人,所以边远地区的臣子也会慢慢的擅自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张脩是这样的人,董卓是这样的人,甚至于以后天下的诸侯都是这样的人。但是这些人里有些人是聪明的,但有些人又是不够聪明的,而不够聪明的那些人注定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所以张脩被免官下狱了,并要等待被处死。
其实朝廷也不是都不干好事,有时候国家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以后,群臣商议了一番以后,就会有人建议大赦天下,因此原本犯了一些罪过的人,只要没死的都被放了。这一点怎么说呢,感觉没什么用,有些人若是本性不该的话,他依然会再去为恶,被抓进来以后,若是再赶上天下大赦,还是一样会不干好事。
今年过去了,到了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有不少地方都发生了瘟疫,这可忙坏了那些行医的。吕布他们这里比较幸运,这些日子里没有发生战事,当官的又不苛刻百姓,所以大家过的都感觉比较幸福,心情好了嘛就不容易生病。
就在这个时候,吕布突然提出要征兵,他说现在百姓生活比之前要好的多了,但要继续保证这种生活只凭现在的数千兵士还是不够的,应该至少增至一万人。守官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就按照吕布说的去做了,以他的权限最多可以拥兵一万,所以他只能再招募数千的兵勇。
前两次的失败,并没有让檀石槐感到难过,相反他还有点高兴,因为现在所有的兵马都归他所有了。以前之所以要选出三个小首领来分管三部,是因为那个时候各部族刚刚归服,但内心底还是不完全服从自己的命令,但是现在过了这么久了,他们也都渐渐的听从自己了,再加上他们的首领都死了,现在就只剩自己一个大首领了,那么他们就要听从自己一个人的命令,这难道不是一件很令自己开心的事么?没有人知道这些都是在他的算计之中的,也难怪他会很得意。
这边征兵的令策一下,那边就有不少青年壮勇前来应征,这些都是听说了吕布前两次的事迹后,慕名而来的,他们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都想通过从军来试图改变自己的人生。所以,数千兵勇的名额很多就招满了,接下来就是进行相应的训练了。
吕布这方在进行征兵军训,檀石槐那边在组织一次又一次的劫掠,他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信,再者想通过几次胜利来提升一下这些人的士气,好为前两次失败的复仇做准备。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不得不说吕布真是有先见之明,在年底的时候檀石槐来了,他亲自带着队伍了来,浩浩荡荡的看不到头的队伍。
檀石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一路上不停的派出斥候在前方开路,目的就是检查一下是否有什么埋伏陷阱,但很遗憾的是一路上走过来什么也没有遇见,让他的所作所为白费了心机。其实,是个聪明人都懂的,同样的陷阱很少会有人两次中招,所以吕布又怎么可能会再用什么陷阱呢?答案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
这一次,檀石槐率先策马走到了阵前,带着漫不经心的眼神扫视着吕布这一方的阵营,那意思是说你们管事的是哪一个,让他出来出说说话。聪明人与聪明人交战,通常很少会直接用嘴去喊,在他们看来那不是聪明人该做的,他们通常喜欢用自己的眼神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吕布自认为自己勉强还不算个笨人,因为他看懂了檀石槐眼神里的意思,所以他也策马走到了阵前,并用眼神表达了自己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檀石槐笑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看到你我忽然想到了我年少的时候。”
吕布说:“赞美的话还是不要说了,有一件事我不大明白,为何我家皇帝为你封绶王爵,你却不愿受封呢?”
檀石槐道:“我这人有个特点,宁可做公鸡的头,也不愿做凤凰的尾。”
吕布点头道:“我懂了,看来今日这一战不可避免,我有个提议,不知你愿不愿意听?”
檀石槐想了想道:“你说来听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