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此时正在接见一个人,此人名叫荀彧,字文若,颖川人氏。
荀彧这个人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从盟军停止继续讨伐董卓的时候,他就预感到将来有一天会真正的天下大乱,诸侯之间的相互攻伐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所以荀彧不禁开始寻思了起来,如果盟军之间有一天会内斗,那么董卓必定会趁势而来,而颖川这个地方又是四战之地,届时必定要遭受战祸的牵连。荀彧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家人们都是非常的相信他,却问他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荀彧说颖川这个地方是不能再呆了,想要过安稳的日子还得往别的州郡去才好,最理想的地方是幽州刘虞的治下,但那里路途太远,且道路难行,加上黄巾余党又起来造反,想要安然到达那里恐怕不易。其次可以去冀州,一来路途比较近又好走,二来听说冀州牧韩馥是一个仁德之主,虽然他自身的才能不行,但却能知人善用,在他属下效力的人大都比较有发挥的空间,而且四哥荀谌也在袁绍手下做事,亲兄弟之间也能有个照应,所以冀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家人们都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各自收拾东西准备跟着他一起迁往冀州去。乡人们都疑惑他们为何在这个时候搬家,荀彧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但是大家却都不以为然。
荀彧一家人安然的到达了冀州,但让荀彧感到意外的是韩馥竟然将州牧的位置让给了袁绍,对于荀彧的大名袁绍是仰慕已久。
荀家乃是个大家望族,荀彧的爷爷荀淑是东汉的名士,父亲荀绲与其七个兄弟号称「荀家八龙」,已过世的老司空荀爽便是荀彧的叔父。而荀彧本人则也很了不起,少年的时候便有了「王佐之才」的美誉。
袁绍对于荀彧的到来是倍感欣喜,将其奉若上宾。
当属下来禀报刘和求见的时候,袁绍跟他的原班谋士人马正与荀彧相谈甚欢中。
于是袁绍便说:“文若也一同来见见刘侍中吧?”
荀彧便道:“好。”
刘和与袁绍是旧交,熟人相见不免一阵寒暄。
刘和说:“本初啊,你不晓得我这一路都苦死了,我可是逃命逃过来的啊。”
袁绍有些意外的问:“难道是董卓派了人追杀刘兄么?”
刘和说:“不是,是你那个弟弟袁公路啊。”
“啊?”众人顿时大惊,袁绍道:“那个混账小子要追杀你?”
刘和说:“不是,他倒没有追杀我,只是想用我来让家父受制于他。”
袁绍听了不明所以:“刘兄能否说明白些?”
刘和叹了口气,说:“陛下想回到落阳却,便命我潜出长安去找家父,然后再带兵马去接应陛下,我从武关出来,在途经南阳的时候拜访了袁术,却不料那厮竟包藏祸心,说好了待家父派了兵来便一同前去接应陛下,可到最后却反而将家父派来的将领杀害,并将我扣押下来要挟家父,我可是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
众人一听不禁都明白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