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疑说完就走了出去,黄玥面红耳赤,又无可奈何,只看着周不疑的背影想狠狠拍他一巴掌。
成都城外人山人海,除了世族和官员,还有大量百姓,成都几乎万人空巷,这次和上次自江州回来不一样,不是王甫安排的了,这些百姓全是自发前来。
三道政令和兴商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四科举仕让许多平常百姓家,有技巧擅长的人进入了官家作坊,成为了里面的技术工人,这些人的收入可比以前在乡里,木匠农闲给人做工,铁匠在铁铺打铁,篾匠卖箩筐赚钱多了,成都很多家庭的收入都比以前大大增加。
谁家没有个大灾小病,土地令让那些医病卖田的百姓,没有倾家荡产,田产高价卖给官府后,又从官府手里租了回来,除了失去买卖权,其他什么都没变。
这在以前,要是那个农民染上重病,要么家人看着他死,要么就一起死,这些家庭怎么会不对土地令感恩戴德。
兴商更是让成都繁荣,由于流水线作坊的成熟运营,许多曰用品价格越来越低,一些习惯自己制作皂角膏等曰用品的百姓,也不介意花上一点钱买那些曰用品。
而那些流水线作坊,又招收了大量工人,让许多居民找到了赚钱的活计,以前最穷的榆树街,现在变成了整个成都最繁忙的街道,以榆树街为中心的地带,变成了成都最繁华的地带。
西城的流水线作坊饱和以后,官府开始向南郊开拓,嗅到商机的商人,立刻蜂拥而至,现在成都南郊已经与城内一样繁华,整个成都城即将扩容。
荆州之战,消耗的粮食大多是江陵和襄阳的,益州的粮食由于调拨困难,没有用多少,直到后来赈灾,才大量外运,黄权一早就注意开垦农桑,匠人房许多新式农具,通过流水线作坊,散布到益州各地,马钧制造的翻车和织綾机,对开垦山田和纺纱起到巨大作用。
有了新式翻车,许多不靠近水源的地方,也开垦出了农田,成都平原的粮食产出增加,而织綾机投入流水线和普通家庭作坊,丝绸和蜀锦开始大量产出。
由于价格走低,不止益州,大汉其他州郡商人也到成都拿货,一些大秦国的苦脚商人从玉门关进入中国后,也不再去以前常去的中原拿货,而辗转进入西蜀,以致让受欢迎的丝绸和闻名的蜀锦更加畅销。
三字作坊的椅子凳子桌子,已经畅行天下,天字作坊的布匹地字作坊的瓷器等商品,因为价格低廉,也抢占了商机,成都商业空前繁荣,而这种繁荣,又反哺了成都百姓。
四科举仕,土地令,兴商,以前刚开始的时候百姓不觉得,现在尝到了好处,都对三大政令拥护,自然的,也就觉得刘璋是一个好的父母官。所以当听说刘璋大胜归来,这些已经在温饱线以上的百姓,都出来迎接刘璋。
“公衡,王大人,成都一切都好吗?”
刘璋骑马而行,王甫黄权紧随,那些百姓还有世族都看向整齐行列的军队,尹家族长尹元和严家族长严老爷子站在人群中,一边对着军队拱手,一边脸含焦虑,两个人心照不宣。
这支军队出征大半年回来,与以前在成都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人还是那些人,可是杀气已经重了太多,也精悍了太多,那一支几年不曾作战的军队,以前总带着那么一股陈旧的气息,这时已经改头换面。
“恐怕我们要改变局面,难了。”尹元轻声说了一句。
“如今正是其鼎盛之期,我们当蛰伏,决不可轻易动作,否则必是灭族之祸,我们要等到有万全的把握,全力一击。”张老爷小声对尹元道,头未歪,眼未斜,面朝行进的军列,脸上还带着微笑。
尹元默默点头。
黄权向刘璋禀道:“托主公洪福,正值稻谷大熟,百姓们已经在收割稻田,今年比往年种植田亩增加了两成,春季插秧之时,都加入了匠人房的新式农具,翻田充分,灌水充足,特别是那个马钧,功不可没,相信会丰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