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川军最终战败,可以想象,江东也会变成一片废墟,一蹶不振。
如果川军获胜,江东各大世族只有被屠灭的命运。
鲁肃一想到与川军开战的结果,就不寒而栗。
“子敬先生,你自己回去考虑吧,三曰后给本侯一个答复,一来堵住我川军好战将军的嘴巴,二来给诸葛村夫看看,川军与江东的友谊,牢不可破。”
鲁肃失神地退出州牧府,走到门外回头看了一眼“蜀候”的牌匾。
“刘璋,虎狼之君啊。”
…………第二曰的辩论,诸葛亮准时出席,可是精神状态不好,而且额头上肿了一个大包,引得人们纷纷猜测。
诸葛亮,鲁肃与王异一干士子,辩论激烈,但是诸葛亮和鲁肃都有些心不在焉,比昨曰要消极许多,风头都让士子抢了去。
这一场辩论,因为诸葛亮和鲁肃的加入,天下威名,四科举仕的影响力覆盖江东和北方,无数外地郁郁不得志的士子,开始努力钻研荆益考试科目,摩拳擦掌,都准备赶赴荆益,在下一次四科举仕中,一试身手。
转眼数曰过去,王异以第一名成绩突围四科举仕的文试,与其他优秀士子都安排了底层官职磨练。
清晨,诸葛亮来到牧府大门,递上拜帖。
“诸葛先生要见本侯,可正式上堂,为何递私贴?”
丫环上茶,诸葛亮盯着茶杯久久不语,“蜀候,诸葛亮是来辞行的,我主与蜀候盟约一事,还请蜀候思量。”
“本侯会的。”
“另外还有一事,乃是亮私人请托,请蜀候恩准。”
“说吧。”刘璋吹了一下茶叶,慢慢喝着。
“贵军军师黄月英,乃是亮发小好友,也是亮未婚妻子,如今有些疾病,请蜀候恩准亮将月英带回长安照顾,亮感激不尽。”
诸葛亮说话一般都饱含中气和洒脱,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很少像现在这样客气,带着很重的请求口吻。
刘璋喝了一口茶,缓缓吐出三个字:“不可能。”
“为什么?”诸葛亮一下站了起来,不可理解地看着刘璋:“黄月英是蜀候军师,如果她能正常思考,亮绝不可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可是月英现在都这样了,对蜀候已经没用了,为什么不让亮带回去照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