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105章 郑板桥的竹画?(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个时候,发福中年人反而怀疑起王观的眼光来。

“你不信,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才让你去检验的。”王观摊手道,有的时候,鉴别物品的真伪,最难的不是找出证据,而是找出证据了,却不能说服别人。

毕竟,认死理的人很多,而且凡是搞过收藏的人,谁都难免会打眼买到过假货,可即便人家把话挑明了,告诉他买回的是赝品,他就是不相信。

不少人还会找几本书翻一翻,按照书里的要点反复对照,一直找出买对了的理由为止。说是自我安慰也好,自欺欺人也行,反正都是这个德行。

其实,大家应该知道,除了所谓的臆造,那些古玩造假者也不傻,哪个不是按照专家著作里的文字和图片仿制的。其中,肯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

不过,最高明的,还能够以假乱真呢。

“明明是自然发黄的,怎么可能会是茶渍呢。”

一时之间,发福中年人喃喃自语,脸色一青一白,变来变去,显然是心乱了。

“小余,你也别急,让我看看。”

杨老劝慰了句,拿起了放大镜,再次研究起来。

这时,中年人仿佛揪住了救命稻草,有些急切道:“杨老,您可要看清楚了,这绝对是老东西,曾友贞的真迹。”

杨老仔细的观看,过了一会,轻轻的摇头,颇为惋惜的一叹。

“杨老!”发福中年人的一颗心悬了起来。

“小余啊,这种纸我见过。就是我们蜀中的夹江竹纸,也叫大千书画纸。”

杨老轻声说道:“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时候,夹江竹纸就被钦定为贡纸,作为科举卷纸,以及宫廷之用。到了民国抗战期间,张大千更是先后两次到夹江研制新纸。试纸成功之后,为了纪念张大千的贡献,夹江的纸厂,就把这种新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

“张大千的一些书画,就是用这种纸画的。不过,在抗战期间,张大千母亲曾友贞已经逝世多年了。”末了,杨老委婉道:“小余,我这样说,你应该听得明白吧?”

“杨老,我……”发福中年人皱眉,苦叹起来。

杨老说得十分明白,这耄耋图的纸,就是这种大千书画纸。然而,当张大千研制出新纸的时候,曾友贞已经去世,怎么可能用这样的纸来画耄耋图。

“哎,又交学费了。”发福中年人苦笑道:“杨老,让你见笑了。”

“小余,也不要太在意,玩收藏的,谁没吃过几次亏啊。吸取教训,下次留心就行。”杨老劝慰起来:“其实,东西也仿得不错,回去摆着,自己欣赏也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