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
这时,周老走了过来,顺手指着唐三彩的人物说道:“萧山,好比这个唐三彩。你看这武士的衣饰,头戴翻檐帽,身穿圆领窄袖衫,在当时来说,这就是所谓的胡服。充分说明了在唐代时期胡风鼎盛,不仅是在上层贵族流行,而且已经遍布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了。”
“周老您教训的是,我太着重衣饰变迁的过程,却忽略了其中的生活气息。”萧山连忙点头表示受教。
“易之,不要急着教书育人。过来了正好,顺便看看东西怎么样吧。”钱老笑道,执壶给周老倒了一杯清茶。
“还能怎么样,就是个仿品而已。”周老一看,再伸手在人物头部一摸,立即摇头道:“真品脸上不施釉,是后开脸的,而这个居然直接在脸上施釉,不用说就知道是仿品了。”
“仿得还不错,有些年头了。”
随即,周老翻转打量了下,就点头道:“应该是民国初期唐三彩现世之后,一些高手仿造的东西。不过,由于当时对于唐三彩的研究还不够彻底,那些人不知道唐三彩不施全釉的特征,所以就多此一举也给脸施釉了。”
“周老,您看得未免太快太准了吧,太打击人了。”
此时,俞飞白咋舌道:“这东西我们反复研究了好久,才确定了是民国时期的仿品,您一上手就知道了,让我们情何以堪。”
“哈哈,看得多了,速度自然快。”周老笑道:“也不用羡慕,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肯定也能办到。”
“唉,那要慢慢熬了。”俞飞白垂头丧气道。
“飞白,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
旁边,唐清华又给他一记狠的:“是你自己需要要研究吧,人家王观也是一上手,就知道是民国时期的仿品了。”
“你不是也一样。”俞飞白没好气道:“纠结半天没结论,还是要叫我们去救场。”
“我不一样,我是业余的。”唐清华坦然笑道:“而某人,总是吹嘘自己是专业的,现在露馅了吧。”
“什么露馅,我不过是反应慢了一拍而已。”俞飞白不以为意,反而笑眯眯道:“再说了,有的时候,运气真的很重要。就算王观眼力再好,不一样是空手而归么。”
“空手而归?”钱老有些奇怪,指了指王观身前的纸盒道:“那这一大包是什么东西?”
“大观太清楼帖。”王观微笑道:“民国文人的临本,蛮不错的。”
“拿来看看。”钱老也有几分兴趣:“我也收藏了一套民国时期的大观帖,后来也收藏了一套大观太清楼帖。不过,那套大观太清楼帖是前些年启功主编的,质量虽然上乖,但是总感觉少了几分韵味。”
“大观太清楼帖?故宫有明清时期各个版本的善本,尽管有些残缺不全,但是也保留了几分真髓。你想观赏的话,可以找我呀。当然,说好了只能在里边看,不外借的。”周老随口道,顺手接过王观递来的临本翻看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