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后挺欣赏王莽对周礼的造诣,可是又觉得他这番话略嫌空泛:“道理不错,可是到底该不该立赵飞燕为皇后呢?”
王莽自然不愿意开这个口,模棱两可道:“立谁不立谁,当然由您拍板儿,皇上那边的意思也得考虑,不过,臣侄以为,人选的最终确定,还是要把握住人品两个字,出身什么的,倒并不太重要。至于赵飞燕赵婕妤,臣侄了解的不是大多,好像皇上倒是挺宠爱她的……”
作为一个小小的射声校尉,在立后这种国家头等大事上,能发表的意见也就到此为止了,王太后也明白侄子的难处,她摆摆手,止住了王莽:“巨君,我听懂了,我会仔细考察赵飞燕那个丫头的,坐那儿歇会儿!”
太后赐坐,明显地是一种赞许,淳于长在一边有点儿红眼。
淳于长一直比王莽的职务高,王莽当黄门郎的时候,淳于长同样因王凤的临终托付而得益,当上了水衡都尉,后来更加官侍中,这会儿已经是位列九卿的卫尉了。
在王氏家族众子弟中,淳于长和王莽一直并享赞誉,被称为“双俊”,严格说起来,这时候淳于长的声望似乎比王莽还略高一筹。他当然不愿意看到竞争对手在立后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多捞一票,特别是见太后的态度并不像开始时那样坚决,他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机会到了。
两代人又坐了一会儿,说了点子闲话,太后毕竟上了点岁数,有些倦意上来,王莽见状,便起身告退。
淳于长也跟着站起来,走到殿门边上,王莽一只脚已迈出了门槛,另一只脚也正在往外迈,淳于长一拍脑袋:“该死,陛下刚才还嘱咐我,有件事要禀报太后,巨君,烦你稍留寸步,陪我一起再去面见大后。”
王莽冷笑一声停住脚:“子孺还有何事要禀太后?”
淳于长轻描淡写:“咳,还不是为了万岁陵寝那档子事!”
“哦,这事儿一直是子孺兄在办,我去了也插不上嘴,就不去了。”王莽说完,就告辞。
淳于长巴不得甩掉王莽:“那也好,明儿见。”
送走了王莽,淳于长露出一个阴险的笑容:“傻小子,敢跟我竞争,明天叫你大吃一惊!”转身进了宫中,再次去见太后,低声呼唤。
王太后斜依凤榻,正在闭目养神,早察觉到外甥又回来了,
微睁双眼:“子孺去而复返,有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