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道

第十七回史治问题(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现在担任大司马的,是缥骑将军曲阳侯王根,反正不管怎么走马换将,总是在王家门儿里转悠!

王根辅政期间,好事没干什么,好处倒没少捞。这家伙太贪,谁的钱都敢要,借着大权在手的机会,公然卖官鬻爵,官声很是糟糕。

老小子倒还算有点儿自知之明,一看朝野上下对自己意见挺大,心说咱们见好就收,别等着皇上撤咱的职再走,那不就被动了嘛!

一封上疏递进宫会,王根要乞骸骨,请求光荣退休。

汉成帝倒有批准王根体面下台的意思,但一想到接班人的问题,脑袋就大了:“恐怕朕没法儿答应您的请求,扳着指头算算,朕现在只剩下您和红阳侯王立俩舅舅了。六舅红阳侯,论资排辈本该在您之前就挑起大司马的担子,朕原来也曾让他统率四城八门的羽林军,就是为了好接替当初的大司马五舅成都侯工商。

可惜六舅不争气,前几年倒腾土地,把公家拨给贫民耕种的荒地圈占了好几百顷,稍为开垦一下,转手就高价卖给朝廷。您说他身为朕的至亲长辈儿,缺钱花言语一声不就完了?朕能不给他,让他饿肚皮?非搞这一套把戏,以为朕还是小孩子,那么好糊弄?

退一步说,就是打算骗朕俩钱儿花,朕也不计较,他倒是弄得严实点啊?搞得风声那么大,据说占地的时候还逼死了不少老百姓,结果倒好,让朝官孙宝抓住小辫子,穷追不舍,非逼着朕下诏治罪不可。朕是明君,哪能袒护自己的舅舅?虽说没治他的罪,只是杀了跟他勾结一处霸占公田的地方官,也算是大义灭亲了?”

王根连连点头:“那是那是,您是有道的明君嘛!”

“后来不是才让您干的大司马嘛!您现在一撂挑子,让朕还去找谁?”

王根本来也没打算真辞职,见汉成帝挽留,也就不再客气,有心借坡下驴,收回乞骸骨的请求:“既然国家正在用人之际,老臣也只好勉为其难,站好最后一班岗,把这把老骨头献给陛下!”

汉成帝想想,这也不是个办法呀,王根年岁也不小了,平时还老爱闹个病休啥的,也是该早点考虑接班人问题了:“您先干着,同时您也物色物色合适的人选,等有人接班儿,您再踏踏实实地退休。”顿了一顿,汉成帝皱着眉头自言自语:

“这朝中武将里,还有谁呀……不行的话,让丞相兼着?”

王根一听,皇上在动这个心思哪?这可不成,赶紧启奏:“陛下,要说合适的人选,还是出不去王家。您别光盯着几个舅舅,表兄弟里头,也有人才哪!像卫尉淳于长,还有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这都是后起之秀,年轻力壮,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您干嘛还舍近求远呢?”

“嗯,这两个人选不错,特别是淳于长子孺,办事很利索,很得朕意!您要加强对他的培养,等火候足了,咱们就揭锅!”汉汉成帝难得开玩笑道。

这条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王莽耳朵里。

王莽正跟好哥们刘歆一块儿喝酒谈文,说古论今,闻言愣了愣,有些没想到。

刘歆平常抓不住王莽的马脚,连忙趁机取笑道:“不就一大司马嘛,我记得你说过,对功名利禄不必刻意追求,自然水到渠成!这刚几天,你就忘啦?”

王莽放下酒杯,长叹一声道:“子骏兄,时不待我啊!咱们平时在一块儿,也没少议论国家大事,你是聪明人,你知道,咱大汉现而今是怎么一种状况。国库空虚,灾荒连年,老百姓怨声载道,光铤而走险啸居山林的,就不下几十起!

皇上废许后那年,广汉男子郑躬六十余人,揭竿而起,攻占官府,释放囚徒,盗取武器,自称山君,闹得州郡震动。好容易平息下去没过几个月,尉氏男子樊并等十三人造反,杀了陈留郡的太守,自称将军;同一年山阳铁官徒苏令也自称将军,领了二百二十多人攻杀长吏,盗取库中兵器,纵横郡国十九处,东郡太守、汝南都尉等朝廷命官都被他们所杀。这些事情刚过去不久,子骏应当知道。”

刘歆颔首:“不错,我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