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也就是辛丑日,十万人大聚会,有儒生,也有平民,更多的则是太学学生,全都跑来义务劳动,大干苦干加上巧干,二十天的工夫,废弃了上千年的明堂、辟雍、灵台,就又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了。
三大建筑刚刚落成,立马就派上了用场。在王莽的倡议之下,在明堂举行祫祭大礼。
所谓“祫祭”,其实就是合祭,是把刘氏远远近近的列祖列宗集合起来,按辈分排列在一起,气势那叫个壮观!更浩浩荡荡的来了一千多号特邀嘉宾,其中有风尘仆仆赶进京来的二十八位诸侯王,一百二十位列侯,九百多位皇族成员。
祭礼本身倒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无非是把几百块神木牌位供起来,宰杀几头猪、牛、羊倒霉的畜牲,顶礼膜拜一番,就算完成任务。
但是真正让那些应诏前来助祭的刘氏宗亲们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兴奋不已的,却是祭礼之后的节目。
什么节目?不是歌舞曲艺,也不是杂技小品,王莽动真格的了,趁着列祖列宗都在享用白水羊头的热乎劲,请太后宣布策命,对刘氏皇族大行封赏。
封赏的面非常广,光列侯就封了三十六位!
随着传旨太监高亢尖锐的没宣布一个名字,就让一个刘氏皇族兴奋不已,三跪九叩的谢恩。
在王莽看来,随着三十六个列侯封出,悬在小皇帝头顶的通天神龙就不得分出陆续分出三十六份气运,,落到那三十六位幸运无比的列侯身上,毕竟这是有圣旨,名正言顺的封爵,从此这些人就和大汉朝的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通天神龙则变得稀薄起来。
小皇帝对这些神仙中事完全不知道,自然也就不晓得属于他的东西被王莽拿去大方的转增那些从未见过的叔伯兄弟们,买了一个好大的人情。
王莽却是很满意这个结果,一来明堂是首次正式启用,需要造个声势。二来通过大行封赏刘氏皇族,分薄通天神龙的龙气、三来也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拥护者,减少自己‘托古改革’的阻力。
仅仅从这三点出发,也有必要搞搞“滥竿充数”,三十六是吉数,六六顺嘛!
很快,三十六侯封罢,王莽又请太后宣布:“根据宰衡安汉公的提议,哀家宣布,凡是参加祫祭大礼的刘氏皇族,都可以荣获纪念奖,或者增加封地,或者赐给爵位,最少也赏给不同数目的金银财物,钦此!”
该封的封了,该赏的也赏了,可这帮人一点走的意思也没有,还在明堂扎着堆儿。
太后车驾活不了,小皇帝不干了:“朕说不来,非叫朕来!这倒好,给人堵住了,祭祖不在宫里祭,跑这么大老远,招摇过市不说,还招了这么一大帮人,臭气熏天!安汉公这那里是想帮大汉朝廷安抚怀柔,哼!他那点花花肠子谁瞧不出来?哼哼,这要是熏臭了老天,还不得降下责罚?这天下还是得靠朕治理!”
汉平帝的骄傲是有资本的,今天他已经十三了,喉节也鼓了,腋毛也生了,前两天夜里,还精湿冰凉的弄了一褥子露水。小公鸡不鸣则已,这一鸣啊,他就想鸣出个惊天动地。
本来像这种祫祭大礼,以及随后的封赏仪式,都应当由他来唱主角的,可是鉴于上次策命王莽时他那令人扫兴的表现,王政君还是让他靠了边,充当了聋子的耳朵。
甚至王政君本人都有被架空的感觉,这一切的一切,都由宰衡王莽事先安排妥当了,胡琴一响,开唱就是了,真正的编剧、导演,还用得着亲自登台?
都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可今天这一千多号观众,却一点儿都不傻,早就品出味来了,知道朝廷对他们的恩宠,其实是来自宰衡王莽的惠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