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第四十四节 条约(下)(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多谢阁下了。”赵国祚向帝国官员抱抱拳:“还有一件事,非常紧急,那就是今年的漕运。”

虽然浙江打成了一锅粥,但是燕京可没有免去杭州今年的漕运。如果说为了两个庄主造反就免去一省的漕运,燕京知道自己肯定会成为天下的笑柄。只要庄允城肯接受招安,张煌言也不来进攻杭州,赵国祚勒紧裤腰带还是能把漕运物资挤出来的。不过湖州和嘉兴都是靖难军,赵国祚根本无法把银粮运去扬州:“能不能请阁下帮个忙,让本官的手下打起明军的旗号,好让漕粮能够顺利从湖州过去?”

张韬马上摇头:“赵总督,这可使不得,现在两国乃是敌国,穿别家的军服那不成话啊,使不得,使不得啊。”

“本官的手下绝对不会搔扰地方,不会强抢妇女或是盗窃百姓的财产,有违犯军纪者,本官保证斩立决、杀无赦,绝对不会做出有损贵军的声誉的事来……”

虽然赵国祚态度诚恳,但张韬说什么也不答应。

“这又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我们合约都签了,贵使连这点小忙都不肯帮吗?”松奎也在边上帮总督说话:“要是贵使还不放心,本将军亲自带着杭州驻防八旗押送漕运,有本将军在,漕丁一定战战兢兢,绝对不敢祸害百姓。”

“朝廷交代的要案办不下去,清君侧的旗号都打出来了,最后还得招安。现在连漕运也无法完成。这还是贵军不在东南的时候。”赵国祚和张韬摆事实、讲道理:“如果其他各省都能完成漕运,只有浙江什么事都办砸了,朝廷要本官这个总督何用?这个条约是本官签的,如果本官连位置都保不住了,那谁来保证这个条约得到遵守呢?”

“好吧。”张韬听赵国祚说得这么可怜,就又把于佑明推了出来:“你们要化妆成我军,这个事确实超出了我的权限,我不能点头。不过漕运并不是什么难事,于老板肯定有办法的。”

于佑明大步走上前,胸有成竹地问道:“浙江今年的漕运定额是白银一百万两,粮食五十万石。敢问赵总督,依照常例,浙江藩库是不是要拿出二百万两白银,一百万石粮食?”

“二百二十万。”赵国祚微微摇头:“从扬州进入运河后,漂没、损耗占一半,另外从杭州到扬州还要二十万。”

“赵总督拿得出这么一大笔银子吗?”

“当然拿不出,”赵国祚叹息一声:“还不是庄允城闹的!两府失守,四府戒严,省城戒严。不过少运点也比不运强啊。”

“那赵总督打算拿出多少进行漕运?”

赵国祚犹豫一下,最后觉得这也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要是这个时候明军还逼他买债券,那就只有拼个鱼死网破了:“一百四十万两银子,八十万石粮食。”

“我有个提议,实际上我的同行们这时应该已经向江西和湖广提出同样的建议了。”于佑明微微一笑:“赵总督给我加两成的漂没,我负责把足额的漕银、漕粮运到燕京,不受战火的影响。以后即使再在扬州、淮安爆发大战,赵总督的漕运也能及时送到燕京。怎么样?今年给我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六十万石粮食,赵总督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赵总督不放心的话,我行可以先垫付,等燕京那边确定收到漕银、漕粮了,赵总督再付银子给我们也行——只不过这样要再加一成,就是一百三十万两白银,六十五万石粮食。”

赵国祚楞了一会儿,嗓音嘶哑:“明军要帮本官运漕粮?”

“不是明军,是四川工业银行承接浙江漕运。我们和舟山的郑家人很熟,可以租他们的船海运去天津。”于佑明解释道:“甚至都不需要给我们粮食,只要赵总督支付给我们银子或是川元,我们连漕米都可以代买,保证分量十足,还都是新米——每年送到燕京的漕运里至少有一半是陈粮吧?我们绝不会发生这种事,保证赵总督以后每年漕运都拿考绩优异。”

赵国祚愣神片刻:“都要本官做什么?”

“支付两成的漂没就可以了,此外浙江漕船进入运河的事宜也交给我行打理。”

“你们不是海运去天津吗?还要漕船进运河干什么?”赵国祚迷惑不解地问道,他见于佑明笑而不语,顿时恍然大悟:“你们要满载货物去行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