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研究院的人员入住,再加上这一次开发旅游业粮站又派上了用场,粮站恐怕就会逐渐地在村民的心里消失。
看到刘睿起着摩托车来到门口,正在看门的老门卫李大爷从门卫室走出来,给刘睿开门。李大爷的原名刘睿也不清楚了,只知道他姓李,是村里的五保户。李大爷一生无儿无女,老伴早逝之后他就一个人生活,靠着给粮站看门的收入维生。
后来粮站倒闭,所有的员工都分流下岗,要不就有了新去处,就剩下李大爷是合同工,没有办法处理。后来,还是村里让李大爷继续留在粮站看门,维护粮站的一些设施,免得粮站在短时间之内破败下去。
对于梁村的很多村民来说,已经在粮站看大门数十年的李大爷就已经变成了粮站的象征之一。
和李大爷寒暄两句之后,刘睿继续骑着车子往粮站里面走。
兴建于五十年代的粮站建筑风格明显带着一些前苏联的风格,四方规整的建筑、粗大的柱子以及深红色的外墙,都是让人感觉到与周围环境截然不同的气息。
现在的粮站所有的仓库大门都已经是铁将军把手,刘睿甚至能够看到那些有些地方已经是锈迹斑驳,再也不复当年门庭若市的景象。
一只母鸡带着几只小鸡仔昂首阔步地从仓库前面的水泥地上走过,叽叽喳喳的声音倒是给寂寥的粮站平添了几分生气。自从粮站倒闭之后,整个粮站只有李大爷一个人,他就索姓在粮站里放养了不少的三黄鸡,倒也是给他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在仓库周围的空地上,一些野草从水泥地的缝隙中钻出来,在显示自己顽强生命力的同时,也更加让粮站显得更加破败。刘睿甚至看到有一株野生番石榴就依着一座仓库的墙角生长,现在已经是有小腿粗细,足有一层楼高了。
几只麻雀听到摩托车的声音,扑棱着翅膀从草丛里飞起来,也没有飞远,又在附近的空地落下,有点好奇地盯着刘睿。被摩托车惊动的还有两只野兔,它们在草丛中探头探脑,最后一溜烟消失在粮站外围墙附近的灌木丛中。
因为长年没有人到粮站,空旷寂寥的粮站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很多小动物的乐园。它们从破损的围墙钻进粮站,在这个没有天敌,食物丰富的乐园生活了下来。
前段时间,邱荣他们几个闲着无聊的时候还在粮站里抓住了好几只野兔,拉上刘睿饱餐了一顿。
从几排整齐的仓库之间穿行而过,一派白墙青瓦的平房出现在刘睿的眼前。这排房舍原先是粮站职工的宿舍,在粮站荒废之后,就一直闲置着。若不是前段时间有研究员的人员入住,这里恐怕早就变成了老鼠和其他野生动物的乐园。
在这排房舍的前面,有好几株巨大的芒果树,它们都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遮天蔽曰,给人们带来了阵阵阴凉。树下,一个手压井静静地呆在那儿,锃亮的把手在告诉人们,它曾经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这排房舍并不需要拆除,只要清理干净、简单的装修之后,就可以变成农庄员工的宿舍。至于那些巨大的仓库,经过相应的改造之后,就可以变成餐厅、客房、娱乐会所等等。当然了,具体的情况还得等到郭海兰和曾莹的管理团队来到之后,根据粮站的具体情况分析,才能做出恰当的设计。
以前刘睿来到粮站的时候,都是抱着一种旁观者的心情来看待,只不过这一次来这里,他的心态发生了一丝变化。对于刘睿来说,粮站将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他自然是要配合曾莹和郭海兰拿下粮站的经营权。
从宿舍区经过之后,在粮站的深处还有一片树林,这里原本是粮站预留扩建的地方,只不过还没有等到那一天,粮站就已经倒闭了。
这片树林大多数的树种都是梁村这里常见的香樟、桂花等等观赏树种,当然了也会间杂着好些巨大的本地芒果树,异常显眼。这些树木大多都是在几十年前就种下了,历经风雨之后已经成为了粮站一笔重要的财富。
在刘睿的计划中,这片树林完全可以在里面修上几条鹅卵石的小径,安装一些石凳、石椅,变成让游客们散步、歇息的好地方。
站在树林边的高地上,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林后面就是已经被风雨腐蚀得相当严重的红色围墙。在围墙的外面,就是小镜湖的沙滩,站在粮站里就能看见小镜湖粼粼波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