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亨

第138章 《明报》转型(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刚刚张少杰举例琼瑶,两人以为张少杰肯定是赞赏琼瑶的。没有想到,转眼间,张少杰就自恋的谈自己稿酬远超过琼瑶。当然,他们都知道,这并不是张少杰的目的。

金庸、沈宝新也不由微笑,好奇的听闻张少杰下一步要讲什么。

果然,张少杰笑道:“琼瑶如果仅仅是一年赚100万港元的稿酬,我也不会重视她。哪怕她的稿酬一年有400万港元,比倪匡高,我也不会佩服她。但是,我之所以佩服她,是因为她是首个大胆的以自己写的小说,投资拍电影,从73年琼瑶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以来,她恐怕的台湾最高产的电影公司了。短短的7年时间拍了200部电影,平均每年30部,几乎是能够和嘉禾的电影产量相比!她的电影投资成本是多少?——平均每部电影投资大约50万新台币,票房呢?平均每部的电影能够有300万新台币的票房!除去院线发行的费用之外,她一部电影能赚100万新台币”

沈宝新不屑道:“平均300万新台币的票房,也不过是10万名观众观赏!香港的二流电影,也是有几十万观众的!盈利100万新台币?换成港元才多少?才25万港元!”

张少杰笑道:“问题是,一部电影赚25万港元,琼瑶一年拍30部电影,就是750万港元的利润了。况且,她的电影基本上是以琼瑶自己的小说为剧本改编,市场基本上稳定,上映后赚钱那是十拿九稳的!”

沈宝新这才深思,想到现在明报一年的利润3000万港元,位列香港第一流的大报社。

琼瑶一个作家,以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一年能赚750万港元。如果多几个像琼瑶这样的作家,不要多——只要四五个,每年将小说拍成电影,那么就足以比明报集团几百名编辑、记者,上万名作者创造的价值更多了

沈宝新顿时明白了张少杰的意思!

金庸对于张少杰的说辞,也是感触颇深,港台影视改编赚钱第一人当属琼瑶!

这个年代,金庸剧改编还不像后来那么具有影响力,金庸的作品影视改编的高潮,主要是80年代中期之后,金庸小说被内地市场拥有数亿计读者,金庸剧才开始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后劲!尤其是83版《射雕》电视剧之后,金庸的影视剧每年开始和《西游记》、《还珠格格》、《包青天》一般,成为了每年暑假必不可少的节目。事实上,在60年代,金庸的小说,就基本上都拍过电影了。

只不过,这个年代的电影技术,以及拍摄理念的限制。金庸的小说韵味,不能表达出来。所以,金庸剧在83年之前,影视改编完全不如古龙剧那么的成功!

但是,金庸剧票房不如古龙剧,但是在票房上,也不逊色琼瑶剧。

这个年代,金庸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是极奇迹一般,十拿九稳赚钱的!

张少杰说道:“明报的报纸发行出版主业,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报纸的发行量增长,是有限的。利润的增长,也不过是随着香港经济一年比一年好,商业公司付出的广告费逐年增加。实际上,公司的主业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现在,有多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是很多的国际传媒公司的做法,就是不断在海外各国设立新的报社,新的分公司,推出其他的语言版本报纸,不过,这条路我看还是不太靠谱!因为——世界第一成熟的报纸出版市场的曰本和美国!近代以来,曰本政斧的国策,就是要大力提倡国民看报纸、看新闻,来开启民智。所以,曰本报纸发行量是全世界最夸张的,大多数的曰本成年人,都订购几份报纸,上班之前的空闲时间,基本上在读报纸上度过!但是,曰本的报纸基本就是《读卖新闻》、《朝曰新闻》、《每曰新闻》、《经济新闻》、《中曰新闻》等等发行量达到千万份的巨头垄断,外国的报纸在曰本基本上不会有生存空间!美国的也是差不多,主要是被一些发行量数几百万份的大报社垄断市场!其他的人口少,报纸消费较低的亚洲各国,如果想要经营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都是需要做好亏损十年以上的心理准备”

沈宝新点头道:“大规模的海外扩张,确实不可行!发达国家市场饱和,发展中国家短期内又很难赚钱!《明报》没有那些国际传媒巨头那样的雄厚资本!立足香港能够稳定盈利,如果盲目进行海外扩张,风险倍增!”

金庸笑道:“海外扩张不可取!现在的香港报业市场,明报还不能算是完全稳固了市场!主要精力是做好香港市场!”

“好!大家算是达成共识!海外扩张不可取,但是《明报》还是要发展的——那么后面的思路也很简单了,立足香港,跳出传统的报纸经营思路!做内容,最大化的挖掘内容、版权的价值!”

张少杰笑道:“比如说,如果我看到了《大唐双龙传》这样的作品,在报纸、杂志上连载走红。我会第一时间拿下出版、电影改编、漫画改编、游戏改编等等一切的改编版权。之后,在作品积累了大量的人气之后,这些版权的改编的价值,会超过文字本身的价值!到时候,无论是自己尝试投资拍电影、改编漫画、游戏,还是授权别的公司进行改编。那都是跳出了报纸本身经营之外的新的市场!——内容的市场,覆盖了电影、游戏、音乐、电视剧、漫画、动漫等等一切的娱乐大众的产业!如果,有类似琼瑶的作家,我们可以与其合作,签下她作品的各种版权,给予作家更优厚的酬劳,并且在利用媒体的资源,不断增强作家、作品的影响力”

张少杰开始全面的讲述全版权运营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