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等人来,庆贺是真,谈事情也是真。
客厅里,张晓平陪着哈梅内伊等人坐落之后,聊了一会儿闲话,总理贾伊先开口道:“大使先生,战局很快就会发生改变了,希望我们和贵国的合作能够继续下去。”
张晓平也是穆斯林,也是从韩园的参谋团里出来的,他对中东的形势以及可能的发展,比哈梅内伊等人清楚多了。
他心里很不好受。
不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仅仅从战争层面上看,两个国家谁都没有吃掉对方的能力,因为两个国家都根本不会打仗,缺乏对战争起码的了解。
战争是萨达姆发动的,但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萨达姆跟小孩子玩过家家没两样,他完全是孤注一掷,赌的是一战就把伊朗彻底打垮。
不论在心理上,还是物资上,萨达姆都根本没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所以,一旦速战速决的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
在战争初期,在战略上,伊朗的表现要比伊拉克好,但具体到一场场战役上,伊朗和伊拉克又都是半斤八两,愚蠢的不相上下。
像伊朗和伊拉克这种局部战争,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在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而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
再有,伊朗和伊拉克的后勤供应系统都极其混乱,效率极低,而这就导致了即便一场战役胜利了,也无法一鼓作气,趁胜追击,持续扩大战果。
最后,两国的军队都是现代化军队,虽然战斗力极低,但消耗绝对惊人,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只有一千户人口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
两国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武器弹药都需要外购,因而战争的进程也就容易被武器供应国所控制。
这三点,就决定了两伊战争只能是一场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消耗战。
两伊之战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血腥的战争,也是最愚蠢的战争,它充分昭示了穆斯林世界没落的内在因素。
每一天,大好的生命和如流水的金钱全都投入到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之中,对此,张晓平心里是很不好受的。
把这份心思压在心底,张晓平道:“总理先生,不干涉他国内政是我国政斧的外交原则,作为中国大使,我再重申一遍,一旦伊拉克提出停战要求,那时,我们就将按照协议中断同贵国的武器合作。”
哈梅内伊、拉夫桑贾尼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但又实在说不出什么来,中国确实是仁至义尽,就是想挑毛病也根本挑不出来。
顿了顿,张晓平继续道:“诸位先生,有些话作为中国大使我不能说,但作为一个穆斯林,我想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愣了一下,哈梅内伊道:“张先生,请讲。”
张晓平道:“我国政斧的研判是这场战争不会有任何结果,只是徒然消耗生命和财富而已,我国政斧不愿意涉入这种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