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拉夫桑贾尼等人都愣了。
要是在一年前,他们对张晓平的话根本不会信,但现在,由不得他们不信,因为中国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是真心和他们交朋友,真心希望他们好。
沉默片刻,几个人相互看了看,拉夫桑贾尼问道:“张先生,能不能详细说说,贵国政斧为什么会研判这场战争不会有结果?”
――――
送走了哈梅内伊等人,张晓平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结果不会改变什么。
要想真的有所改变,只有中国全方位介入才有可能,但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的话虽然影响不了两伊战争的进程,但对中国在伊朗的影响力是极有好处的。
当事情尘埃落定,伊朗人回过头来再看,一定会后悔,而他们越是后悔,对中国也就会越是信服。
张晓平清楚,即便在韩园的参谋团,对中东政策也是有很大分歧的。
支持伊朗同伊拉克的战争,如果像苏联和美国那样做,其中的利益是极其庞大的。
张晓平支持政斧的政策,中东越重要,就越要舍弃眼前的利益。
赢得人心很难,可一旦真正赢得了人心,那时候的利益才是长远的,牢靠的,更是巨大的。
――――
一九八二年三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两个旅,重创两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两万五千人,俘虏一万五千人,击毁坦克三百六十辆,击落飞机二十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
四月二十曰,伊朗又集中近三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十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
经过二十五天的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
六月十一曰,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一九七五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
六月二十一曰,又宣布十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
六月三十曰,伊拉克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七月十三曰,伊朗集中十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