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对这些东西了然于胸,将理论写下来交给了实验室,并让实验室谨慎进行实验,免得发生意外事故。
无烟火药,分为两个阶段,一种是威力相对较小的硝化纤维阶段,另一种是威力更大的黄色火药阶段。
黄色火药又分炸药和发射药两种,皆是由诺贝尔改进而成。
同时赵岩还把马克沁重机枪的图纸画了出来,让军器局先用黑火药进行研制。
马克沁重机枪的原理即是利用后坐力完成自动装弹,1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
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赵岩作为穿越者,根本无需什么研发过程,直接就画出了已经完善的‘马克沁重机枪’图纸。
这个图纸中的马克沁重机枪,采用冷水降温方法,还加上了一个防盾,以用于保护射手。
马克沁机枪用黑火药也是可以的,卡壳是难免的。但只要换上无烟火药,那就能让这种杀戮机器流畅的运转起来。
当然,马克沁机枪的子弹与现在用的子弹是不同的,随着无烟火药的出现,子弹、炮弹的样式将出现大变革。
赵岩很直接的也画出了子弹和炮弹的结构图纸。
同时赵岩还让军器局加紧对火炮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无烟火药的应用,及炮钢和炮弹装填方式的研究。
就拿75毫米野战炮来说,1200米的射程实在是太低了些,简直还不如迫击炮。
火炮技术代表着海上霸权!
同时也代表着陆地战争的主动权!
在海洋上,火炮是主要的战斗武器。陆地上,火炮是掩护步兵、装甲车前进,及犀利的攻坚武器。
陆地上的火炮并非万能,而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毕竟火炮无法消灭全部敌人,战斗还是需要依靠步兵、骑兵来解决,但却能极大的增加步兵单位的胜算。
一些战斗力弱的敌人,甚至会在火炮面前直接溃败。但若遇到顽强的敌人,则不是那么容易,步兵之间还是有面对面的战斗,这种战斗就需要单兵火力和一些其他的重武器。
……相比之下,赵岩手上的产业,今年的收入也开始暴增。
首先是玻璃产业方面,今年大幅度的降低了玻璃镜的销售价格,一面巴掌大的镜子,只需要三两银子上下便可买到,而且做工上比较精美,成本只有二钱银子,批发价是二两,商业税抽两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