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货币一进入市场流通便受到了百姓的欢迎,银元和银角实在是太好用了,虽然成色不太足,但因为大小、成分固定,因此受到欢迎。
一块银元在市面上可以换到一两足色的白银,有时候甚至更多。
而黄铜所制的铜钱则更受欢迎,银行发行的铜钱颜色更好看,而且更硬,做工又精美,很快压倒了其他种类的铜钱。
目前黄铜和银元的兑换汇率是1:800,而黄铜铜钱换纯铜铜钱,一文钱可以换1.2文。
而这些市面上套来的银子和纯铜,马上被送到了熔炼厂熔炼,然后送到铸币局加工。
赵岩视察时,铸币局的吏员报告了生产情况,“一天可以加工10万两银元,1万两银角,五千两铜钱。”
“再扩大生产能力。”赵岩指示道,“每天必须能生产出30万块银元,和5万两铜钱,银角适当便可。”
铸币局马上把赵岩的指示记了下来。
每天三十万块银元,一年可以生产一亿零九百五十万块银元,也就能创造500万两的利润。
铜钱方面,一天五万两的制造面额,一年可以制造一千八百万两左右的铜钱,根据目前手上一千万两价值的黄铜储量,2/3的利润来算可以创造六百六十余万两的利润,另外八百万两按照1/2的利润来算,可以创造四百万两的利润,利润超过一千万两,扣除成本,五六百万两是有的。
这两项达到定下的铸币速度,便可以在一年内创造上千两的纯收益,而银角方面则没什么要求,这东西收益多少还得看市场承受能力,一旦市场银角太多,还是会跑回银行里的。
市场能接受多少银角,就发行多少,一般来说,五六百万两应该没问题。
内阁!
这天早上表决了一个议案,承认山东所铸银币、银角、铜钱的合法地位,并禁止第二方私铸钱币。
这个议案遭到了曹化醇、王承恩等太监的强烈反对,同时保皇党也强烈反对,虽然议案最终表决通过。
不过数天后,陈钟盛又表决了一个新的议案。
议案中允许崇祯铸币,但所铸造钱币必须与山东银币、银角、铜钱具备同样的姓质,必须成份一致,规格等同,同时必须在内阁监管下进行铸造。
崇祯看到山东开始铸币,他也开始谋划铸币之事。
只是山东的铸币水准,实在不是崇祯能够模仿的,但做到货币成份、规格一至,还是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赵岩所铸造的银币是银九二,铜零八,崇祯定下的方案是银八八,铜一二,含银量相差了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