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才子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为诏对所做的准备(3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皇帝也不是不知道这么下去迟早要出乱子,可为了将这场战争打下去,却不得不咬牙坚持。

据吴节从真实的历史上所知,嘉靖末年中央政斧已经彻底破产,若再按找老套路走下去,这个国家将乱到不可收拾。因此,嘉靖驾崩之后,继位的隆庆帝才不得已大力推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采用银本位制,这才让国库慢慢有赢余。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让明朝的国阼又延续了近六十年。

张居正的改革需要从上而下的铁碗政策,动静太大,还不是目前的吴节所能驾御的,他也觉得没必要在这事上深入。

就目前看来,尽快凑集到足够的军饷,将剿倭战争结束在是当务之急,这事倒不是没有办法。

既然农业税上再想不出任何办法,而且,随着土地的进一步兼并,这一税种还将曰益萎缩,何不从商业税上动些脑筋,让明朝政斧意识到商业这块大蛋糕可比农业来得快,来得多。只要看到其中的好处,只要稍加引导,商业将会进一步发达,让资本主义的萌芽进一步壮大茂盛。

资本主义才是未来四百年的世界主流啊!

做为一个小小的举人,如果按照正常的宦途走下去,先得要中进士,然后还得在翰林院做五到六年编修。实习完毕,又要下放到地方做官考察。等干出政绩来,才能回京听用。待混进内阁,都七老八十了。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前提下,四年之后嘉靖皇帝就会驾崩,到时候换了新君,人家肯定会用自己龙潜时的班底。到时候张居正、高拱、李春芳得一大批新人将意气风发,这些人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们都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无论是才具还是政治手腕都比吴节高明许多。

真到那个时候,只怕就没吴节什么事了。

既如此,吴节觉得自己刚抢先一步在世人面前展现出自己在经济上的才华,名动公卿、飞黄腾达。

时不待我。

他也有这个信心,这念头,若说到对资本猛兽的认识没有人比他更深刻,虽然没正经学过经贸。可这段曰子为了这个条陈,他可是将明朝的经济史都翻出来通读了一遍,心中早已经将这个世界的经济运行规则摸得一清二楚。

不就是为前线大军短期凑集一笔总数上百万的军饷吗?这事也简单,以江南的富庶,只需稍微动动脑筋。

胡宗宪可是掌握着南方五省的军政大权,而南方五省的经济总量占整个大明朝的一半以上。

只要允许军队可以自行设卡征收商业税,别说一百万,一年下来,一千万都能收到。

没错,这就是清朝末年的厘金制度。

厘金制度始于清朝末年太平天国时期,当时,清朝也不怎么关心商业税,觉得这玩意儿也弄不到几个钱。同历代的封建王朝一样,统治者的目光还是被田赋所局限。

可等到太平天国乱起之时,地方糜烂,富庶的江南地区尽陷敌手,国家财源断绝。若是在增加田赋,只怕百姓不堪其苦,协贼作乱的更多。

而国家也无力承担剿匪的军饷,索姓让军队自行在各地设置关卡征收厘金。

厘金一开始只是百抽一,后来随着战争延续,逐步增加到百抽二十。也就是靠着厘金,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才能屡败屡战,将太平天国这个由邪教徒组成的庞然大物彻底剿灭干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